幼儿园:“超低龄化”的寄宿生(2)

2013-09-27  |  

  其中,最大的硬伤就是寄宿不利于孩子的情感发展。据调查:77%的寄宿制幼儿每周与父母交流的时间仅1至2小时,而逾83%的全日制幼儿可有多达5小时以上的交流亲昵时间。由于幼儿寄宿后与父母没有充足时间交流感情,难以产生愉快温馨的亲情,导致情感上的隔阂、冷漠。但无论何种方式父母都应尽量和孩子接触,试想如果父母把孩子一天到晚丢给祖辈或保姆,那和全托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第三,既然寄宿制幼儿园符合父母和社会的需求,又确实存在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因素,那么我们就应该正视它的存在,改进或弥补不利因素。笔者特提出以下建议,请相关政府部门、寄宿制托幼园所和有意的父母参考:

  政府高度重视,形成对母婴的较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包括人、财、物的投入以及相应的制度保证,使得婴幼儿家庭能健康有效地行使其育儿功能。比如,瑞典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高额投入,英、美等国由政府发起的各种早期开发计划。最近英国又在蕴酿专门针对学前和残障儿童父母的劳工法案,即可向雇主提出适合自己的弹性工作时间。从而在整个社会营造出一种宽容和支持氛围,给父母寄宿与否更大的选择余地,最终提升亲子质量。

  教育行政部门应把好审批关和督导关。父母在选择园所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往往只能听信幼儿园的一面之辞。如果教育行政部门能象管理示范园一样定期督导验收、进行专项教研、科研,或确立一种父母反馈公开、透明的渠道,相信将有效地消除管理上的盲区,使之真正达到科学规范。

  对寄宿制托幼园所来说,如何营造在园家庭气氛、做好父母工作是当务之急。在德国的家园合作中,幼儿园与家庭双方是共同配合的关系。我们的幼儿园却往往以专业指导者自居,家园之间是一种单向的配合关系。实际上,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提供大众消费,应在注重育人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提供品种多样、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优质服务。比如,寄宿制幼儿园是否可以尝试请父母轮流来幼儿园给小朋友讲睡前故事。毕竟,再完备的设施和服务也无法取代孩子心理上父母之爱的缺失。

  父母要明确的是不是把孩子送进去就完了。正因为寄宿班幼儿亲子交流的时间短,父母更要注意不在交流质量上打折扣,和孩子在一起时就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当然也应避免“补偿心理”或“歉疚心理”作祟,对孩子百依百、倾其所有,反而会得不偿失。有报道称,今年“六一”刚过,医院儿童门诊量骤增,原因就是父母的过度“补吃”、“补玩”。其实,就是在家里讲讲故事、做做手工,也能体验到极大的天伦之乐。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