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联欢图”出现之后——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2008-10-18  | 厦门 厦门市 案例 

  主持人简介:

  林至元 中学高级教师,厦门教育学院初教室副主任。福建省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导师、省课程改革学科组专家。

  苏惠珍 现任厦门实验小学副校长。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省、市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世纪”实验教材特邀研究员。2000—2001年参加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主持人:

  在“如何将课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探索中,以“典型案例理性分析”为主要方法,分析教育教学工作,探讨如何用课改新理念指导教学全过程,并落实在每个学生发展之中,已是我市实验工作中的普遍做法。《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较典型地反映了我们做法的一个侧面。

  当“联欢图”出现之后——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

  厦门市湖滨小学课题组 郭松辉

  一、背景分析

  2002年4月11日上午,厦门市开元区某小学开展了第二轮案例研究诊断课活动。上课的G老师是一位有8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执教以来主要从事小学中低年级的数学教学。

  开课班级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生22人,男女生比例为22∶26。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踊跃发言,并能注意倾听同伴的回答。本节课所学《找规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是在学生对生活中某些物体或图形的排列有一个模糊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二、教学流程

  (一)联系实际,揭示课题(用时4分):多媒体出示马路上红绿灯闪烁情境。

  (二)看、涂、说、摆,发现规律(用时31分):看图、涂色、说规律、摆学具。

  (三)练评结合,反馈新知(用时5分)。“找规律”练习,加深理解。

  (四)课堂小结,延伸新知(用时1分)。

  三、诠释与讨论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这节课,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形成了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教学不足,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由于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高密度的交互作用,使教学不仅仅只是体现一个认知、探究、交流、决策的过程,同时还体现了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当“联欢图”出现之后——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找规律”课堂案例分析》摘要:小学副校长。大专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市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盛市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会理事,省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新世纪”实验教材特邀研究员。2000—2001年参加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
相关文章刍议数学教学案例研究[图文]《找规律》
课堂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案例分析与思
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如何寻求算理与算法的平衡
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求异思维的培养
小学数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探究
恰当运用学具 提高学生数学兴趣
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探究《画垂线》
开展数学教研学习导学案教学应用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