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识字途径  培养阅读兴趣(3)

2008-10-18  |  

  孩子们一下课便三、五成群地读书讨论,自习课做完作业后,总是迫不及待地问:“老师,可以看课外书吗?”阅读的范围更是广泛:《十万个为什么》、《格林童话》、《唐诗三百首》、《奥特曼》、《谜语大全》等,阅读课外书已成了孩子们学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开展小组间的竞争

  我让学生自己选择阅读伙伴,组建课外阅读小组,自己命名并列在教室后面的板报上,每天的课外阅读课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阅读和交流,还定时展开评比,设立了“课外阅读小组加油站”。如:每个小组读完一本书,便加一桶油;某组中的组员背完了三十首古诗,该组加一桶油……引发了学生间的良性竞争。使“读好书,好读书”成为习惯,并蔚然成风。

  (三)引导学生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和拓展。

  在教学中,我坚持“三圈相集合”的原则,即课文为一圈,引申、延伸为一圈,课外读本为一圈,三圈呈同心圆,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主题。如学习了生字“鲸”,便让学生交流自己对鲸的了解,孩子们便主动地到《十万个为什么》《动物世界》等书上去寻找相关的资料,认真阅读,以便于讲给别人听;在阅读“鲸”的资料的同时也读到了其它有趣的知识;学习了白居易的《草》,教师便补充全诗,并引导学生在课外去朗读、背诵白居易的其它诗篇……这种延伸和拓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他们甚至自觉地在课外去寻找有关资料,开展阅读活动。学了《小壁虎借尾巴》便讨论各种动物的尾巴有什么用;学了《要下雨了》便交流下雨前还有什么现象……

  (四)编写手抄小报

  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编写手抄小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寻找资料的兴趣,还有助于引导他们将读到的知识进行整合,从而建构起自已的“知识树”。如:学完了“春”这个单元,便引导学生利用星期天制作《春天》手抄小报;学了儿童诗,便指导学生制作儿童诗专版,可以是教材中的原诗,也可以是课外书中的诗歌,还可以是自己创作的诗歌,学生兴趣盎然,争相展示自己的创作。

  三、引导学生在“模仿”中尝试“习作”。

  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实践的过程中,我还力求以各种形式开拓学生视野,加大知识迁移的力度,使学生的语文实践的空间不断扩展,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出真正的创新意识,学生学了谜语,猜谜语,同时还要尝试编谜语;儿童诗读得多,学生自己也想说,也想写,因此教师使引导学生仿写。如读了《风》一诗后,在读、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当我看到___的时候,我就知道___”。学生积极地展开讨论,踊跃发言:“当我看见蒲公英的籽飘散的进候,我就知道风来了”、“当我看见窗帘鼓起来的时候,我就知道风来了”,此时,教师适时点拨:“风来干什么了?”“风来作客了”!“风来参观了”……教师适时引导他们将自己说的“诗”仿照原诗的样子写下来。其中杨镒豪写的《风》先后发表在《大邑报》、《大邑教育》上。又如:读了《摇篮》,学生也想照样子说一说,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如牟耀伟说:“图书是摇篮,摇着字宝宝,手儿轻轻翻,字宝宝睡着了”。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