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

2008-10-19  | 共济 毛细 失调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AT)是10岁以下小儿进行性共济失调最常见的原因之一。Svuaba和Henner(1926)首先报道。我国也有较多病例报道(张五昌等,1998)。本病与着色性干皮病 和Cockayne综合征同属于DNA修复缺陷病。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进行性共济失调、免疫功能缺陷、眼结膜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以及肿瘤倾向。

  【遗传】本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发病率约为1/40000~1/100000;基因携带频率约占人群的1%。突变基因位于染色体11q22-23(Gatti等,1988),称为ATM基因。ATM已有一部分DNA被克隆,编码一个蛋白质,类似磷脂酰肌醇激酶。该酶参与有丝分裂信号转导、减数分裂重组及细胞周期的调节和DNA修复。故认为,ATM基因产物的功能之一是与DNA损伤的监测和修复系统有关,可以调节由DNA损伤所诱发的凋亡,而这种功能是通过激活神经酰胺合成酶来完成的(1999)。

  【神经病理】进行性小脑变性主要表现为小脑皮质萎缩,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脱失。脊髓后柱和脊髓小脑束也可见脱髓鞘病变。周围神经可有轻度轴突变性。脑内可见血管异常。

  【病生理】本病是以DNA修复缺陷和组织分化异常为特点的多系统疾病。①正常人在放射或其他致突变物质引起DNA损伤后,可以通过切换或再合成而加以修复;而在AT病人,DNA修复机制有缺陷,成纤维细胞和淋巴细胞对离子化放射过敏,不能修复DNA损伤。②AT在保持基因组的完整性方面也有缺陷。染色体不稳定,易发生断裂和重。染色体内自发性重组率比正常人高30~200倍。多见染色体7和14号之间的易位。编码T细胞受体的基因部位也可见重排。③AT有明显免疫缺损,胸腺和各淋巴组织发育不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的结果是反复感染。④血清α胎蛋白增高,β胎蛋白也增高。有些癌胚抗原也增高。提示肝脏及其他有关组织有成熟缺陷。尚不明这种异常与神经病理之间的关系。

  【临床表现】起病多在生后12~14个月间,也可晚至6~7岁。小脑性共济失调开始于婴儿时,可见站立不稳,学步困难,步态摇摆。以后出现上肢共济失调,动作笨拙。

  可见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可有眼震。眼球运动性失用症被认为是AT的临床特征之一。肌张力低下,腱反射减低,全身肌肉力弱也很常见。毛细血管扩

  张可开始于2~3岁病儿,也可晚至7~10岁出现。最初见于眼结膜,逐渐延至面颊、鼻梁、耳、颈部等易暴露部位。易有毛发稀疏、皮下脂肪变薄、皮肤弹性消失等早老征。病儿生长迟缓、发育落后、矮小、营养不良。常见复发性呼吸道感染,咽、鼻、中耳、鼻窦以及肺部感染尤为多见。AT病儿开始时智力发育正常,以后出现进行性精神运动发育倒退。智力低下见于1/3病儿,可能与接受外界刺激较少有关。常见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肉瘤、白血病、何杰金病等。也可见基底细胞癌及各型脑瘤。AT病人患肿瘤的危险性比同龄儿大40~100倍。有报道AT以淋巴瘤为首发症候者。AT杂合子的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是正常人的3倍,最多见为乳腺瘤。此外,青春期AT病人约有50%出现特殊的糖尿病,糖耐受不良,血糖高,但无尿糖,对胰岛素不敏感。AT的病程是进行性的,婴幼儿起病,以后病情逐渐进展,到3~6岁之间病情平稳一段时间,6岁以后共济失调及其他症状明显加重,青春期以后恶化,需靠轮椅活动。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摘要:性小脑变性主要表现为小脑皮质萎缩,浦肯野细胞和颗粒细胞脱失。脊髓后柱和脊髓小脑束也可见脱髓鞘病变。周围神经可有轻度轴突变性。脑内可见血管异常。【病生理】本病是以DNA修复缺陷和组织分化异常为特点的多系统...
相关文章智力低下伴发的不典型体征小脑性共济失调的病因诊断
孩子出现浮肿有哪些原因夏天婴幼儿不宜吹电扇
孩子多动症的三大危害 父母注意
小儿无菌性脑膜炎综合征的检查与饮食
脊髓性肌肉萎缩的发病原因与治疗
小儿神经性贪食的常规治疗方法
早期婴儿型癫痫性脑病的饮食与疗法
小儿肌阵挛性癫痫的检查与治疗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饮食与西医治疗
无菌性脑膜炎的常规治疗方法
小儿偏头痛的常规方法与饮食禁忌
小儿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预防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