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独生一代的成长烦恼(2)

2013-04-10  |  

  这个“隐性压力”是什么?升学要考、练琴要考、画画要考、舞蹈要考……为上一个好幼儿园要考,为上一个好小学要考,为上一个好初中要考,为上一个好高中要考,为上一个好大学还要考。一个“考”字成链条,孩子们在这条无形的链条上拼命奔跑。

  “大学的东西中学学,中学的东西小学学,小学的东西幼儿园学,幼儿园的东西从什么地方学?胎教。”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接受半月谈记者专访时表示,层层拔高,层层加大难度,为了拔高不断加内容,考试加难度,致使孩子们负担越来越重。

  “我听说最厉害的有一种‘哈达卷’,像哈达一样,卷子连在一起,长达六七页,考试的时候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就是拼命地、不停地做,搞得孩子都成了考试的机器、流水线作业,考试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机械反应了。虽然掌握了知识性的东西,却谈不上素质。”

  近期,网上热传的一份幼儿园孩子升小学的“豪华简历”,秒杀无数白领。这份简历涵盖教育经历、课外学习、体育运动、特长、参赛及获奖情况,最后还附上“会写300多个汉字,能进行日常英语对话等”。

  马敏认为,这是教育步入误区的一个特例。“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表面看很对,但是家长应该认识到,孩子从出生到成长、再到上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长跑”,而不是“百米冲刺”。有些家长总认为孩子如果起跑没搞好,那今后就完了。

  “中国的学生是最辛苦的。”长期从事教育研究的熊丙奇先生说,在应试教育环境中,竞争性的压力层层传递到家庭之中,导致家庭教育被异化,亲子关系变得功利。要缓解亲子焦虑、改善亲子关系,就必须降低考试升学压力,均衡分配教育资源。

  “其实,无论干什么,只要喜欢、快乐就好。”马敏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里根当上总统后,别人跑去祝贺他的母亲,称赞她培养了一个好儿子。而里根的母亲说:“我不仅为这个儿子骄傲,我还为另一个儿子骄傲,他虽然在地里刨土豆,但是他很快乐,我也为他感到骄傲。”马敏说,“这说明了一个关于人才理念的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内心孤独无助的孩子,亟待用爱去抚平创伤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工作越来越忙,陪伴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孩子被“甩”给老人、保姆看管,父母们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但真就可以了吗?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钱志亮认为,孩子的成长既需要物质基础,也需要精神呵护,尤其是来自父母的呵护。

  二战后法国孤儿院的例子就很典型,当时,不论城市乡下,配给都公平等量,但若干年后发现,乡下孤儿死亡率远高于城市。原来在城市,经常有志愿者去抱或背孤儿,而在乡下,孩子本能的“肌肤饥渴”、精神呵护未被满足。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