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分享之《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

2015-06-04  | 相远 论语 劝勉 

  我们看到《弟子规》最后一句,也是《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这是讲到我们要立志做圣做贤,如果不肯做圣做贤,就是自暴自弃。而做圣做贤必须要修学,怎么修学?就按照前面《弟子规》全篇的内容和我们所讲到的《论语》的内容,这就是君子修身之道。用这些圣贤的教诲来降伏我们自己的习气,逐渐逐渐彰显我们自己自性的性德,这叫可驯致。能不能达到?一定能达到。

  孟子讲得好,“人皆可以为尧舜”,每个人都能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圣人。为什么?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本性都是善的。这个善是本善,不是善恶对待的善,这是没有对待的、完美的善。《三字经》又讲,“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出自于《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明白,每个人的本性差不多,相近就是差不多,其实就是一样。尧舜的性跟我们的性是一个性,只要你能见这个性,回归到这个自性上,你就成为圣人了。

  这个性很不好理解。子贡曾经讲过这么一段话,说“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文章是展现在外面可以看得到的,包括礼仪、言语、文字等等都是文章,这可得而闻也,子贡对这些都能够领悟到。可是当孔子讲性与天道,这个性就是我们的自性,天道就是讲到自性所变现的万事万物、我们的宇宙,不可得而闻也。因为性太深了,深到我们不可琢磨,乃至不可思议,是我们六根都接触不到的。但是它又确实存在,它是宇宙的本体,生成天地万物,而它自己无形无相,甚至无名,没有名号,我们勉强称它叫性,称它叫道。像老子在《清静经》里面讲的,这个道是讲生成宇宙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勉强叫它做道,它自己没有名号,它不可思不可议,说不出来,“道可道,非常道”。你连想都想不出来,为什么?不是你意根能够接触到的,所以不可得而闻。

  怎么才能够见性,才能够证道?只能够是一切放下,不要用思,也不要用意,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到一念不生的状态,才豁然明白这个人人本有的自性是什么。子贡没见性,但是他能够大约领悟到,所以他讲,夫子讲这个性和天道,他不能够了解。这个性无形无相,哪有善恶?所以夫子只讲“性相近也”,他没有讲善还是恶。孟子讲性善,荀子讲性恶,那不是讲自性,他是讲习性,“习相远也”,有善有恶,这就是互相离得远了。这个习就是我们的习气,不是本性中有的,是后天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产生的。

  孔子教我们本性本有,大家都一样,应该回归。习性呢?习性有善恶,顺著自性的叫善,逆著自性的叫恶,人与人之间相距就很远了。而我们想要成圣成贤,就是从这个习性回头,回归到本性上来。这是自家的事,不用求人。所以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到?一定能做到。求人的事就不可知了,未必做得到;但是求自己,肯定做到,只要你肯做,没有做不到的。如果能做而不去做,你本来自性本善,你本来可以做圣贤,但是现在你不肯做,纵容自己的习性,忍心将自己本善的自性埋没在污染的习性当中,这叫自暴自弃。所以,懂得这个道理要立志,“圣与贤,可驯致”,要立志做圣贤。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文摘分享之“弟子规”的总结和劝勉》摘要:善恶对待的善,这是没有对待的、完美的善。《三字经》又讲,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出自于《论语》,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明白,每个人的本性差不多,相近就是差不多,其实就是一样。尧舜的性跟我们的性是一...
相关文章吃西瓜高僧的智慧
中班诵读活动《弟子规—入则孝》宝石的烦恼
《咏鹅》翻译及赏析
《敕勒歌》翻译及赏析
《长歌行》翻译及赏析
《七步诗》翻译及赏析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诗经·蒹葭
战国策·齐策四《冯谖客孟尝君》赏析
《登岳阳楼》赏析 杜甫·隋唐
《田园乐》赏析 王维·隋唐
《杨柳枝词九首·其二》赏析 刘禹锡·隋唐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