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肾静脉血栓

2016-04-26  | 血栓 静脉 新生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简介:

  肾静脉血栓(RVT)即肾静脉血栓形成症。原发性NRVT主要与脱水、血黏滞度增高和肾血流量减少有关。血浓稠及血黏滞度增加使肾流量下降,肾氧合减少,继之则肾水肿,肾小血管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肾小静脉血栓形成。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危重的基础疾病所掩盖,故至今尚无确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数据。

  部位:皮肤、腰部、腹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腹痛、恶心与呕吐、腹泻、腹痛、恶心与呕吐、腹泻、蛋白尿、血尿、少尿、水肿、血栓肌化、静脉栓塞、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血常规、尿常规、血小板凝集功能试验、血小板黏附功能试验、血小板计数、一般摄片检查、肾脏超声检查

  相关疾病:小儿抗磷脂综合征、新生儿低体温、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新生儿高血糖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病因:

  一、发病原因

  RVT常由多种综合病因所致。

  1.肾脏原发疾病

  早期报道的RVT均由于肾病综合征时肾局部高凝状态所引起,但与NRVT相关的新生儿肾脏原发疾病很少见,仅有先天性肾病综合征或肾脏肿瘤等引起的肾源性NRVT。

  2.肾血管蒂受累

  如腹膜后脓肿或脐静脉插管等引起的肾(主)静脉循环障碍,但近年来此类肾外性NRVT的报道已很少。

  3.血液黏滞度增高

  此类原因在NRVT中最为重要。生理状态下新生儿外周血中红细胞较多,当喂食不足、不显性失水增加、应用利尿药或造影剂、产伤、窒息、缺氧、缺血等原因均可使血液浓稠,血黏滞度呈指数增加。

  4.肾血流量减少

  如感染、休克、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糖尿病等原因所致。

  二、发病机制

  与肾动脉系统不同,肾静脉系统无任何种类的节段分布,仅有一系列互相吻合的弓形静脉连接肾脏两极的血流,小动脉和小静脉间无毛细血管网。肾被膜下小静脉汇集成小叶间和叶间静脉,经肾髓质和肾门流入肾(主)静脉。右肾静脉仅与同侧输尿管静脉相通,而左肾静脉则可与其他四五条静脉相通易形成侧支循环。

  NRVT的发病机制取决于血栓形成的急缓、位置、大小、完全与否,以及侧支循环形成间的相互平衡情况。无论单侧或双侧病变,上述情况及原发基础疾病决定了该患儿的临床及图像学所见,甚至预后。血浓稠及血黏滞度增加使肾流量下降,肾氧合减少,继之则肾水肿,肾小血管压力增加,最终导致肾小静脉血栓形成。 NRVT形成的过程有3类

  1.急性完全性栓塞

  肾脏急性水肿,肾包膜囊内压力急剧增高,肾静脉压可增高20倍,肾动脉血流量降至正常量的25%,甚至完全停流,肾脏受损及出血,肾外观呈发绀色。此类型在发病24h内肾脏即肿大,7天时达高峰,而此后的2个月渐缩小,有可能变为残留的萎缩小肾脏。

  2.急性部分性栓塞

  若阻塞达80%~90%则与完全性相同,其余的在发病24h即可出现侧支循环,发病后12天到1个月时,侧支吻合达最佳状态,肾脏大小、影像学形态及肾功能均可于发病后2个月恢复。

  3.形成侧支吻合

  渐进性栓塞程度如何,均可形成侧支吻合,除有白蛋白尿外,肾功能常正常。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症状:

  1.临床分类

  (1)原发性:病因隐匿,有血尿、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的细胞外液可降低25%,故易致先天性RVT。

  (2)继发性:常由泌尿系统以外的疾病所致,如先天性蛋白C和(或)蛋白S缺乏,常有暴发性紫癜。

  (3)肾源性:新生儿期少见。

  2.临床表现

  RVT在新生儿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被原发疾病掩盖。典型的RVT有腹痛、血尿和肾肿大三大主症,但腹痛在新生儿期很难发现,代之以血小板减少。

  (1)脱水:脱水包括隐匿性失水的病史、症状及体征。

  (2)突发血尿和少尿:突然出现与原发病无直接相关的血尿、少尿或无尿、血小板减少及高血压。60%的患儿有24h的肉眼血尿,继之为持久性镜下血尿。 36%患儿有少尿或无尿。蛋白尿及酸中毒亦较常见。血压突然下降后急剧上升,高血压可持续几天、几个月或更长时间。可伴有恶心、呕吐和腹胀。发热、黄疸、全身水肿、肺及肢体栓塞、精索静脉或胃食管静脉曲张等现象亦可能见到。

  (3)肾脏肿大:在50%~60%的患儿可触及肿大的肾脏。肾脏的大小、厚度及紧张度均有异于生理情况下的肾脏。亦无生理时肾脏各叶未完全融合时的凹凸不平的感觉。因肾包膜囊内张力增高使肾脏硬度增加,触诊时有不适的规避反应。右侧病变较左侧多见,若两侧均受累则彼此的大小程度必有差异。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诊断:

  危重新生儿若有脱水(包括隐匿性失水)的病史、症状及体征,并出现与原发基础疾病无直接相关的血尿、肾肿大、血小板减少及高血压,结合超声影像所见,多数NRVT可以确诊。若孕母有糖尿病,新生儿生后3天内即有肾钙化,则可诊为先天性RVT,而目前已有宫内胎儿RVT的报道。肾内型NRVT在病理检查时可能仅见到肾出血和(或)坏死,而不一定能见到肾小静脉内血栓。

  鉴别:

  鉴别诊断中应强调与败血症和肾动脉栓塞的鉴别。此两种疾病都可能有消耗性凝血障碍和肾显影不良。血培养阳性常有助于此两种疾病的诊断。肾动脉栓塞常见于败血症、脐动脉插管、动脉导管未闭、心律失常或外伤之后。较RVT更少见,极少有双肾受累,肾脏不肿大,几乎无肉眼血尿,常以高血压发病。外周血及选择性肾静脉血中肾素增高。治疗主要以抗高血压及控制感染为主。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并发症:

  常并发高血压、酸中毒、黄疸、肾功能衰竭;常合并肺及肢体栓塞,精索静脉或胃食管静脉曲张等。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治疗:

  1.外科疗法

  既往对单侧NRVT曾较积极地采取肾摘除术而获得存活,目前已基本废除此疗法,仅对晚期肾萎缩或持续高血压时行肾摘除术。对肾(主)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可采取血栓摘除术,以获得该静脉的再疏通。

  2.内科疗法

  近20余年来,均采取内科保守疗法,尤以抗凝药物及溶栓药物的应用,已极显着地提高了NRVT的治愈率。

  (1)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改善低氧和低体温,阻断血浓稠、血黏滞度增高等血栓形成的主要环节。若补液和用利尿药24h后尿量不见增加,应考虑合并有急性肾功能不全,应立即限制入水量,不超过每天的不显性失水量和排尿量之和。

  (2)对基础疾病的根治及对症治疗:已有用卡托普利(巯甲丙脯酸)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抗高血压数月至半年后痊愈病例的报道。肾功能不恢复者可用血液透析治疗。

  (3)抗凝药物:抗凝剂可引起继发性出血,尤以体重1500g以下极低体重儿的颅内出血多发,故应用上有所争议,但近年来已予以肯定。常用的为肝素和华法林,尤以肝素多用。肝素化的首次剂量为100U/kg,以后每小时16~35(平均25)U/kg静脉滴注。每8~12小时检测血药浓度以维持在 0.3~0.5U/ml,或使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正常值的2倍以内。有人用小剂量肝素(20U/kg),每6~8小时缓慢静脉滴注而获得良好的疗效。用肝素2~3次后应输注新鲜血浆1次,以补充凝血物质,并监测出凝血情况。

  (4)血栓溶解剂:已有用尿激酶治疗的报道,但尚未见到链激酶的报道,但疗效均难以判定。还有应用重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活化剂(r-TPA)的个例报道。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预后:

  不伴氮质血症的单侧肾动脉血栓患儿,长期随访显示这是一种自限性的疾病,高血压可缓解,但肾发育即使在肾血流已恢复的情况下仍可能受损。若得不到及时诊治,终至肾萎缩或顽固性高血压或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预防:

  积极防治胃肠道疾病,防治严重脱水和合理喂养,防治窒息、缺氧、产伤、缺血等,可使血液黏滞度增加的情况。防治感染、休克和母亲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糖尿病等,使肾血流减少的病因,防治新生儿红细胞增多性高血液黏稠症,以预防本症。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新生儿肾静脉血栓》摘要:特异性,常被危重的基础疾病所掩盖,故至今尚无确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数据。 部位:皮肤、腰部、腹部 科室:小儿科 症状:腹痛、恶心与呕吐、腹泻、腹痛、恶心与呕吐、腹泻、蛋白尿、血尿、少尿、水肿、血栓肌化、静...
相关文章孕产妇突然剧烈头痛易造成脑血栓剖宫产术后当心小腿水肿
妊娠期血栓性疾病颅内静脉及静脉窦血栓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典型症状与饮食禁忌
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规治疗
小儿肾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及疗法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常规治疗
小儿β地中海贫血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早产儿贫血的饮食与西医治疗
小儿白血病的典型症状与中医治疗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西医疗法
儿童白血病的饮食宜忌与中西医疗法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