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卷五十八 职官考十二(5)

2016-05-03  |  

  枢密院旧无同签书院事者,治平中,始以郭逵为之。签书大抵以处资浅之人。若签书一经亲祠,方进同知及枢副。若武臣权预国政,只除同签书。

  容斋洪氏《随笔》曰:"枢密使、副使、知院事、同知院事、签书、同签书之别,虽品秩有高下,然均称为枢密。明道中,王沂公自故相召为检校太师、枢密使,李文定公为集贤相,以书迎之於国门,称曰枢密太师相公,子家藏此帖。绍兴五年,高宗车驾幸平江,过秀州,执政从行者四人,在前者传呼宰相,赵忠简也;次呼枢密,张魏公也,时为知院事;次呼参政,沈必先也;最後又呼枢密,则签书权朝美云。予为检详时,叶审言、黄继道为长贰,亦同一称。而二三十年以来,遂有知院、同知之目,初出於典谒、街卒之口,久而朝士亦然,名不雅古,莫此为甚。"

  都副承旨

  五代有承旨、副承旨,以诸卫将军充(魏仁浦为枢密副承旨,周祖问屯兵之数及将校名氏,令取簿参视之。仁浦曰:"臣悉能记之。"遂口占以对,无一差误)。

  宋太平兴国中,以杨守一充都承旨,都承旨自守一始也。是时都承旨、副承旨多用士人,真宗後稍稍遂用吏人。殴阳修建言请复旧制,不克行。熙宁二年,始以东上閤门使李评为枢密都承旨,李绶为之副,不用院吏而更用士人,自评始也(《续会要》:初,评受命,文潞公为枢使,以旧制见,不为礼。评诉於上。命检故事,不获,乃诏都承旨、副承旨见枢密使、副,并如閤门使礼)。熙宁五年,以尚书比部员外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曾孝宽为起居舍人、充史馆修撰、兼都承旨。先是或用士人,亦止於右职中选。用文馆兼领,自孝宽始也。元丰三年,用张诚一为客省使、都承旨,自是都承复用武臣。元祐中,复以文臣带待制充都承旨(《哲宗职官志》)。至崇宁以後,则专用武臣矣(《四朝志》)。绍兴二年,权礼部侍郎赵子画充徽猷阁待制、密院都承旨。自改官制後除文臣,自子画始(《中兴系年录》)。建炎四年,高宗在会稽,以武臣辛宗道为都承旨,颇用事。绍兴元年十二月,辛宗道既免,乃诏依元祐职制,置都承旨一员,并差两制为之,然但闻一二人而已。淳熙中,王抃久用事,孝宗恶焉,遂复用士人。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