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方舆纪要 卷十 北直一(4)

2016-05-04  |  

  太行、

  太行山,亦曰西山按太行,山之总名,西山则就都城言之,在顺天府西三十里。《志》云:太行首起河内谓怀庆府,北至幽州。今由广平、顺德、真定、保定之西,回环至京都之北,引而东直抵海岸,延袤二千余里,皆太行也。从镇、定、泽、潞诸州而言,则曰山东西镇、定,在太行东。泽、潞,在太行西。自燕、云诸州而言,则曰山前后燕、幽诸州,在太行山前。云中诸州,在太行山后。石晋以山前后十六州十六州,见六卷石晋时,入于契丹,为中原之祸者数百年。盖太行隔绝华夷,实今古之大防。州军镇戍,氵公山错列,凭高控险,难于突犯。亦谓之燕山,河北所恃以为固者也。《志胜》云:今界内诸山,凡强形臣势,争奇竞险,拱翼畿甸者,皆太行之支峰别阜耳。又太行凡八陉,其在河北者有四,曰井陉见下重险,曰飞狐亦见下,曰蒲阴即下紫荆关,曰军都即下居庸关。余详见河南名山太行。

  碣石。

  碣石山,在永平府昌黎县西北二十里。《禹贡》:夹右碣石入于河《礼书疏》:碣石在河口海滨冀州。北方贡赋之来,皆自北海入河南向西转,而碣石在其右。转屈之间,故曰夹右也。又云太行恒山,至于碣石。盖河北之大山也。《战国策》:苏秦曰燕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山海经》:碣石之山,渑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按碣石在燕东,雁门在燕西。而云燕南者,主燕而言,东西皆可谓之南也。渑水,今已堙。《史记》:秦始皇二十二年之碣石,刻碣石门,坏城郭,决通堤防示天下大定,不必有封守备御,即销兵铸虡之意。二世元年,东行郡县,刻碣石,并燕南至会稽缘海南行也。汉武帝元封元年,东巡海上,至碣石。北魏主?太安三年,东巡登碣石,望沧海,改碣石山为乐游山。北齐主高洋天保四年,破契丹,还至营州,登碣石山,临沧海。后周大象初,发山东民修长城,立亭障,西至雁门,东至碣石。《唐十道志》:河北道名山曰碣石。孔颖达曰:碣石在平州,东离海三十里。远望其山,穹窿似冢。有石突出,山顶其形如柱,当即《禹贡》之碣石按《尔雅·释名》,碣石者,碣然而立在海旁也。《水经注》:碣石山,在骊成县西南,枕海有石,如甬道数十里。尝山顶有巨石如柱形,立于巨海中,莫知深浅,世谓之天桥柱。旧在河口海滨,历世既久,为水所渐,沦入于海,去岸五百里。汉平帝时,司空掾王横言:昔天尝连北风,海水溢,西南出浸数百里。故张君云碣石沦在海中,班固亦云商碣周移也。武后万岁登封初,契丹帅李尽忠、孙万荣作乱,据营州,进围檀州。遣将军曹仁师等击之,战于硖石谷,唐兵大败。明年,王孝杰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契丹兵退,孝杰追之,行背悬崖,契丹回兵薄战,孝杰败没。《唐志》:平州有东、西硖石二戍。硖石即碣石之讹也。又武后末,唐休?练习边事,自碣石以西逾四镇按四镇在陕西甘肃边外,所谓四镇北庭也。详见后,绵亘万里,山川要害,皆能纪之。《通释》宋末王应麟著。今传于世曰:碣石凡有三。邹衍如燕,燕昭王馆之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此碣石特宫名耳,在蓟县东二十里宁台之东,非山也。秦筑长城,起自碣石。此碣石在高丽界中,亦谓之左碣石杜佑曰:秦长城所起之碣石,在汉乐浪郡遂城县地。今犹有长城遗址,东截辽水入高丽。隋大业八年,伐高丽,分遣赵孝才出碣石道。是也。其在平州界内者,即古大河入海处,为《禹贡》之碣石,亦曰右碣石元金仁山亦云:碣石,有左右二山。按此皆传讹之说。郭造卿云造卿,明万历中人,有《永平志》《燕追》等书传于世:今昌黎县北十里有仙人台,即碣石顶也。其台崇广,绝壑万仞,仰凌霄汉,回视边塞,俱在眉睫间。又有一巨石,形如瓮鼓,疑即所称天桥柱。昔人谓碣石沦在海中,似未然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