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血管性血友病

2016-05-04  | 血友 血管 血友病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简介:

  血管性血友病(von Willebrand disease,vWD)是一种复杂的止血功能缺陷的出血性疾病。1926年Erik von Willebrand首次报道本病,认为是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血管异常所致。现已明确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质或量的异常引起vWD,伴有因子Ⅶ促凝血活性(Ⅷ∶C)降低。临床上有程度不一的皮肤黏膜出血倾向,血小板黏附性降低,出血时间延长。

  部位:全身

  科室:输血科 小儿科

  症状: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紫癜、关节腔内出血、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紫癜、关节腔内出血、月经量多、贫血、黄疸、呕血与黑便 黏膜损害、紫绀、休克

  检查项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常规、骨髓淋巴细胞系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常规、骨髓淋巴细胞系统、骨髓红细胞系统、骨髓巨核细胞数和分类、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骨髓象分析、伪-巯基乙醇试验、浆膜腔积液

  相关疾病:血小板型假性血管性血友病、血友病乙、获得性血友病 血友病甲、胆道出血

  小儿血管性血友病原因:

  一、发病原因

  血管性血友病是一种因von Willebrand因子(vWF)质或量的异常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本病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二、发病机制

  vWF是一种多聚体糖蛋白,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短臂上,长180kb。它由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储存在内皮细胞的Weibel-Palade小体和血小板伪颗粒中。内皮细胞合成的vWF大部分以持续性方式分泌,vWF分子多为二聚体和小的多聚体,可能是因子Ⅷ的载体。

  另一种受理化因素(如凝血酶、组胺、纤维蛋白等)调节分泌的vWF主要是大的多聚体,与基质有强的结合能力,在血小板黏附于血管内皮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浆中因子 Ⅶ和vWF以非共价键的形式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物。vWF作为因子Ⅷ的载体,使其结构保持稳定,与vWF结合的因子Ⅷ也易与其他因子相互作用加速凝血酶的形成。vWF减少时,因子Ⅷ的降解加快,Ⅷ∶C活性受到影响。在血管壁剪切力较高的小动脉,血小板黏附于损伤的内皮细胞下组织要依赖vWF的存在,vWF起着连接血小板膜表面和内皮下结缔组织的作用。vWF水平减低或功能异常时,血小板不能黏附于受损的血管壁,导致出血症状。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小谤血管性血友病》摘要:血因子功能的障碍、紫癜、关节腔内出血、凝血因子功能的障碍、紫癜、关节腔内出血、月经量多、贫血、黄疸、呕血与黑便黏膜损害、紫绀、休克 检查项目: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常规、骨髓淋巴细胞系统、活化部...
相关文章什么是血友病?血友病为什么总是男孩发病
血友病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专与男性作对的血友病
小儿急性髓样白血病的典型症状与饮食禁忌
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常规治疗
小儿肾性贫血的典型症状及疗法
小儿药物性溶血性贫血的原因分析与治疗
小儿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的常规治疗
小儿β地中海贫血易导致什么并发症
早产儿贫血的饮食与西医治疗
小儿白血病的典型症状与中医治疗
小儿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西医疗法
儿童白血病的饮食宜忌与中西医疗法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