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 卷一 内篇一(5)

2016-05-06  |  

  诸子百家,不衷大道,其所以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则以本原所出,皆不外於《周官》之典守。其支离而不合道者,师失官守,末流之学,各以私意恣其说尔。非於先王之道,全无所得,而自树一家之学也。至於佛氏之学,来自西域,毋论彼非世官典守之遗,且亦生於中国,言语不通,没於中国,文字未达也。然其所言与其文字,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者,殆较诸子百家为尤盛。反覆审之,而知其本原出於《易》教也。盖其所谓心性理道,名目有殊,推其义指,初不异於圣人之言。其异於圣人者,惟舍事物而别见有所谓道尔。至於丈六金身,庄严色相,以至天堂清明,地狱阴惨,天女散花,夜叉披发,种种诡幻,非人所见,儒者斥之为妄,不知彼以象教,不啻《易》之龙血玄黄,张弧载鬼。是以阎摩变相,皆即人心营构之象而言,非彼造作诳诬以惑世也。至於末流失传,凿而实之,夫妇之愚,偶见形於形凭於声者,而附会出之,遂谓光天之下,别有境焉。儒者又不察其本末,攘臂以争,愤若不共戴天,而不知非其实也。令彼所学,与夫文字之所指拟,但切入於人伦之所日用,即圣人之道也。以象为教,非无本也。

  《易》象通於《诗》之比兴;《易》辞通於《春秋》之例。严天泽之分则二多誉,四多惧焉。谨治乱之际,则阳君子,阴小人也。杜微渐之端,姤一阴,而已惕女壮。临二阳,而即虑八月焉。慎名器之假,五戒阴柔,三多危惕焉。至於四德尊,元而无异称,亨有小亨,利贞有小利贞,贞有贞吉贞凶,吉有元吉,悔有悔亡,咎有无咎,一字出入,谨严甚於《春秋》。盖圣人於天人之际,以谓甚可畏也。《易》以天道而切人事,《春秋》以人事而协天道,其义例之见於文辞,圣人有戒心焉。

  书教上

  《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今存虞、夏、商、周之策而已,五帝仅有二,而三皇无闻焉。左氏所谓《三坟》、《五典》,今不可知,未知即是其书否也?以三王之誓、诰、贡、范诸篇,推测三皇诸帝之义例,则上古简质,结绳未远,文字肇兴,书取足以达微隐通形名而已矣。因事命篇,本无成法,不得如后史之方圆求备,拘於一定之名义者也。夫子叙而述之,取其疏通知远,足以垂教矣。世儒不达,以谓史家之初祖,实在《尚书》,因取后代一成之史法,纷纷拟《书》者,皆妄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