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6)

2016-06-03 北宋  |  

  晏几道禀性孤高耿介,与世不合。虽家财散尽,不愿践贵人之门,而旧日奔走晏府的人们也乐得不理他。因此他晚景凄凉,有时甚至弄得衣食不继。他的好友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仕宦连蹇(jiǎn跛足,引申为艰难),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己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由此可见其为人。正由于他亲历了盛衰不同的环境,饱谙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因而多作感伤调怅之词,以寄托自己的哀愁。他晚年在汴京作词自伤道: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兰佩紫,菊替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阮郎归》)

  前人论此词说:“狂者,所谓‘一肚皮不合时宜’发见于外者也”(《蕙风词话》)。由此看来,对不合理现实的强烈不满,不但是此词,也是晏几道后半生的主要思想特征。

  他的孤标傲世、洁身自好之性,似乎越到晚年越强烈。据说元祐初年,正在翰林学士任上的苏轼想通过黄庭坚会见他,他竟不买帐,谢绝说:“今日政事堂中半吾家旧客,亦未暇见也”(《砚北杂志》)。以后崇宁中,权相蔡京于重九冬至日遣客求他作词捧场,他为作《鹏鸪天》二首,其中“竟无一语及蔡者”《碧鸡漫志》)。他只愿任情适性,我行我素。此外他还有藏书之癖,每有迁徙,不管家有多穷,定要将书搬完。其妻非常厌烦,骂他“有类乞儿搬漆椀”,他只得作诗解嘲。他就这样在清贫中自得其乐。他大约在崇宁末去世,享年近八十岁,是一个老寿词人。

  晏几道留给后世的主要就是一部《小山词》,有词约250多首。与同时期大多数词人竞作长调慢词不同,他喜欢的是小令,专用这种精炼短小的形式来变化多端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成为宋词中以小令独擅胜场的高手。在形式的运用和造语炼句等方面,他深受大晏影响,因而前人说小山词有大晏风,是从《珠玉词》化出。但实际上小晏与大晏成就不同,体貌各异。他是“古之伤心人”(冯熙语),由于生活经历与大晏迥异,因此其词基调凄婉低徊,感情哀伤浓郁,其艺术境界非大晏所能比拟。他的词风更近于李后主,充满对往事的深切追恋,情感虽不及后者哀痛,婉曲幽峭处或有过之。

  他善于通过对青少年时期男欢女爱的回忆,来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状的悲愤。试举二例:

  彩袖殷勤捧玉锺,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鹧鸪天》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临江仙》

  前一首写重逢的喜悦,后一首写别后的凄凉。作者善于选取动人的情景,前后对照,来烘托出一种凄迷恍惘的心绪。这在抒情词中达到很高的境界,体现了典型的小晏风格。小晏喜写歌儿舞女,词中知名的就有曾与他长期相处的莲、鸿、苹、云等人。他对于这些聪明可爱的不幸女子怀有真挚的同情,因而塑造她们的形象极为鲜明生动。如其词集自序所说,这些篇章是要留存他那些“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的“悲欢合离之事”。在宋词的同类题材内容的小令中,小晏的这些词属于不可多得的上品。

  近人夏敬观说:“晏氏父子嗣响南唐二主,才力相敌,盖不特词胜,尤有过人之情。叔原以贵人暮子,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所评极为允当。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