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斋古今黈》逸文二

2016-07-07  | 大儒 兰陵 荀子 

  三缄其口。谓缄其口者凡三处也。故今人多以三缄连言之。或曰。有金人焉三断句。则指三人也。亦通。

  蟹八足而二螯。天下人无不识者。而荀卿子谓蟹六跪而二螯。杨倞云。跪、足也。韩子以刖足为刖跪。螯蟹首上如钺者。许慎说文亦云。蟹六足而二螯。荀卿赵人。仕齐三为祭酒。后适楚为兰陵令。赵、齐皆有蟹。而楚又蟹之乡也。荀子大儒而谓蟹六跪。何耶。许叔重尝撰五经异义。当时号为博物。而亦以蟹为六足者。非不识蟹。?循荀子之说而忘其所以为误耳。蟹之为物。至贱而甚广者也。荀说之误。至损八足而六之。乃知移符坊州索杜若者。未足多诮也。

  王符潜夫论曰。小儿多病。伤于饱。又曰。哺乳多则生痫病。良以小儿气血未完。其大肠如葱。其小肠如筋。食饮稍过度。易致病癖也。然符之此言。但知节食耳。不知衣食之丰。亦受病之源也。俗谚有之。小儿欲得安。无过饥与寒。饥寒之者。非故以瘠而损之。所以撙节之而已。亦非谓饥之寒之。可保其无疾也。但撙节之。则疾必差少也。是故富家儿多病。贫家儿多安。岂富家之养不及于贫素者哉。正以所奉者病之耳。近世一医师谓贫儿误得安乐法。诚良言也。贫儿误安则是富儿误求病也。慈幼者可不知此言乎。曲礼曰。童子不衣裘裳。郑云。裘太温。消阴气。使不堪苦。衣不裘裳且便易。内则曰。子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袴。郑云。不用帛为襦袴。为太温。伤阴气。谓十岁。则已逾于髫龀矣。谓童子。则已望于成人矣。犹不敢以成人之体畜之者。凡以为安乐法也。必待二十。而后听与长者均焉。慎之至也。故内则云。二十而冠。始学体。可以衣裘帛。孔颖达云。二十成人。血气强盛。无虑损伤。故可以衣裘帛也。古人之慈幼者如此。魏明帝屡失皇子。王朗上疏有云。人少小时。常恐被褥泰温。泰温则不能便柔肤弱体。是以难可防护。而易用感慨。若常令少小之缊袍。不至于甚厚。则必咸保金玉之性。而比寿于南山矣。夫朝廷之尊。君臣之严。献替之际。犹且以此为深虑。则夫有子者。徒知养之。不知所以安之。是真爱子而贼之者也。

  圣人之心如日。贤人之心如烛。又其次。煨烬中微明耳。日中照天下。片云翳之。暖然以昏。椽烛煌煌。盲风灭之。离娄无所睹焉。为日而暧然以昏。为烛而无所睹。其日与烛之罪欤。有物以贼之。虽有六龙之驾。十围之炬。顾不如煨烬之中之微明也。蕴微明于煨烬之中。似有而若无也。似无而若有也。是固无所取者。有能推而广之。或可以燎原。或可以亘天。此庄生所谓滑疑之曜。圣人之所图者也。圣人则知所以图之。众人则惟有任之而已。任之之久。必将以坚白之昧。终吾如微明焉。何哉。

  大抵人不能常动。亦不能常静。常动则胶于阳而有以失于阴。常静则胶于阴而有以失于阳。阴阳偏胜则伤之者至矣。流俗蚩蚩。乃欲制动以求静。静者未至而动者先与吾敌。则其病又岂止于偏胜也耶。吾将见百骸之不理。四体之不举也。吾能持一静于万动之中。寓万动于一静之中。是终日动而未尝动。终日静而未尝静也。而又何病焉。司马子微有言曰。束心太急。令人发狂。东坡题静胜轩亦云。鸟囚不忘飞。马系不忘驰。静若不自胜。不如听所之。皆所以斥偏胜之患也。然束心太急。则所谓揠苗者也。听其所之。则所谓不耘苗者也。若夫交相为养。则所谓与时偕行者矣。至其终日动静而未尝动静。则又非时之所能囿也。其干道变化者乎。其鼓之舞之以尽神乎。

  让、几于伪而非伪也。然亦有伪为者。王安石辞修起居注。力自陈愬。章七八上。然后朝廷许之。而司马温公亦然。一起居注非贵仕也。而二公退避如此。此果伪也而非欤。后之君子当必有辨之者。

  天下之病。莫病于似然而实不然。然则天下之病。不病不仁。病在于似夫仁者之害吾仁。不病不义。病在于似夫义者之害吾义。不仁不义。人得而砭之。似仁似义者。既自不受和、扁之砭。而和、扁之精。亦未以易窥见置砭之处。

  健羡、健忘、健倒。健者。敏速绝甚之谓。庄生之屏健羡。则孟子之寡欲。老子之弱其志也。健羡非必为恶。凡有所甚欲。皆谓之健羡也。

  商鞅为秦筑冀阙宫庭于咸阳。徙都之。令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有禁。同室内息谓同居一家。家中有子息而无所务者有刑。其所务者。则必兵农二者而已。近观商子之书。则又得其详焉。商子赏刑篇曰。圣人为教也。一赏。一刑。一教。一教者。虽曰圣智巧佞厚朴。皆不能以非功罔上利。然富贵之门。要存战而已矣。父子昆弟。知识婚姻合同者。皆曰务之所加。战而已矣。故壮者务战。老弱务守。死者不悔。生者务劝。此臣之所谓一教也。然则商鞅之禁。特主兵事言之。兵事毕足。然后及于农也。(卷五。九段。)

  西清诗话。辨瘗鹤铭华阳真逸撰。为陶隐居无疑。而以为欧阳公谓为顾况道号、及苏子美谓为右军书皆非。子美论其书为右军笔。恐自出一时所见。欧阳公博古。谓华阳真逸顾况道号。语必不妄。古人名称同者甚多。岂陶、顾二公偶同此号耶。

  予家旧蓄米帖四十有五。装为大看策。其中一幅载笋简法甚妙。大概每一简用笋叶两片。杂胶鳔髹漆等黏连其背。复用漆押其边。又一幅前有图书印章十余枚。皆古文或玉箸篆。有曰天水米芾者。有曰米芾元章者。有曰火宋米芾者。有曰米芾及单芾字者。有曰辛卯者。有曰甲寅者。有曰丙午、丁未及癸酉者。后有数十语云。正人端士名字皆正。至于所纪岁时亦莫不正。前有水宋。故以火宋别之。

  日者李君显道。号称鹿山人。瞽而慧。论人间事极有理致。因叹风俗之偷。乃曰。吾欲使天下无目之人有灵识。略依在古。皆习为乐师伶人。其少壮有力而不屑为伶伦者。可官给碓硙。使自食其力。不必如我辈以口舌为衣食。此亦正风俗之一端也。李覃怀人。

  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指略略动转。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仆性则懒。每卧时。祇令人擦至熟睡即止。亦觉得力。向来乡人郑彦和。自太府丞出为江东仓使。足弱不能陛辞。枢管黄继道教以此法。数月即能拜跪。又见霅人丁邵州致远。病足半年。不能下床。遇一道人亦授此法。久而即愈。偶记忆得。因笔于册。用告病者。岂曰小补之哉。

  江南野录载韩熙载服术。食桃李。泻十数术人。长寸余而卒。此未必然。予友人张君者。服苍术几三十年。尤喜食桃李。未闻有此异也。熙载之败。此自根本不固耳。李后主疑北人。往往赐死。韩纵酒。多蓄婢妾。常随后房歌伎乞丐。此其所以来术人也。多食桃李。何损于术耶。嘉佑本草。苍白二术不别出。但于苍术条下引药性论云。白术忌桃李、雀肉、菘菜、青鱼。岂熙载所服者乃白术。非苍术而然欤。

  黄庭经。含漱金醴吞玉英。保灌玉庐以自偿。玉庐、一身也。保、保养也。灌、浇灌也。言脾胃为仓廨之宫。能保灌一身。使之安乐。而还以自偿耳。自偿者、谓养身亦所以自养也。(卷六。六段。)

  文选云。乘茵步辇。惟所息宴。善曰。应劭汉官仪曰。皇后婕妤乘辇。余皆以茵。四人舆以行。刘良以为后宫或行于茵。或载于辇。如良所说。则乘茵谓行茵褥之上。如应劭之说。于余皆以茵之下。始云四人舆以行。则茵亦辇轿之属。诗。文茵畅毂。前汉周阳由传。同车未尝敢均茵凭。茵、盖车中之物。或因之以取名也。吐茵亦同。

  阮籍咏怀云。李公悲东门。苏子狭三河。张铣曰。苏秦本洛阳人。洛阳、三川之地。则三河也。沈约曰。河南、河东、河北。秦之三川郡。古人呼水皆为河耳。故黄鲁直送顾子敦为河北转运诗云。西连魏三河。东尽齐四履。谓河南河东通为三河也。阮又云。平生少年时。轻薄好弦歌。西游咸阳市。赵李相经过。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驱马复来归。反顾望三河。向日。晋文王河内人。故托称三河。又鲁直刘明仲墨竹赋云。三河少年。禀生劲刚。春服楚楚。游侠专场。亦用阮语也。是则河南、洛阳、河东、河南、河北。皆得称之为三河也。然沈约注云。河南河东河北。秦之三川郡。古人呼水皆为河。而张铣亦承沈说。谓三川为三河。则谬矣。凡近河者。皆呼水为河。犹近江者。皆呼水为江。固也。今取三川以释三河。毋乃疏乎。按史记。秦惠王时。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问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又曰。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迨至庄襄王之元年。卒使蒙骜伐韩。韩献成皋、巩。秦界至大梁。初置三川郡。韦昭曰。有河、洛、伊。故曰三川。如史迁所记。韦昭所解。三川之与三河大不相类者。谓伊水、洛水并河为三耳。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又蓄素琴一张。弦索不具。曰。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此二事。正是此老自得处。俗子不知。便谓渊明真不着意。此亦何足与语。不求解则如勿读。不用声则如勿蓄。盖不求甚解者。谓得意忘言。不若老生腐儒为章句细碎耳。何劳弦上声者。谓当时弦偶不具。因之以为得趣。则初不在声。亦如孔子论乐于钟鼓之外耳。今观其平生诗文可概见矣。答庞参军云。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归去来辞云。说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与子俨等疏云。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使果不求甚解。不取弦上之声。则何为载弹载咏以自娱耶。何为乐以消其忧耶。何为自少学之以至于欣然而忘食耶。痴人前不得说梦。若俗子辈。又乌知此老之所自得者哉。

  李白诗尧祠送别云。朝策犁眉騧。举鞭力不堪。犁牛、駮也。騧、黄马黑喙也。然则犁眉騧者、黄马黑喙而眉斑駮者耳。

  李太白送李女真归庐山诗云。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谓其地形叠叠然也。

  颜真卿放生池碑铭序云。谨缘皋陶、奚斯歌虞颂鲁之义。述天下放生池碑铭一章。所用奚斯。盖承班固之误也。班固两都赋序云。皋陶歌虞。奚斯颂鲁。同见采于孔氏。按鲁颂閟宫云。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奚斯乃作新庙者也。而非作颂之人也。班固何得以与皋陶为配乎。此虽班固之失。盖又先承扬雄之误也。法言学行篇曰。正考父常睎尹吉甫矣。公子奚斯常睎正考父矣。按大雅崧高云。吉甫作诵。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以赠申伯。烝民诗云。吉甫作诵。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又商颂那序云。微子至于戴公。其闲礼乐废坏。有正考父者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太师。以那为首。吉甫固作颂者。若正考父者。但为得颂之人。奚斯则但为颂中所称之人。三人了不相关。扬雄所谓常睎者。为睎何事乎。此虽扬雄之失。盖又先承太史公之误也。史记谓商颂为正考父所作。雄既承马迁之误。复误以奚斯亦为作诗之人也。司马迁、扬雄、班固。号称汉大儒。而谬误若此。况后之学者乎。

  退之论三子云。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然即韩之言。而求韩之情。所谓荀、扬之疵亦自不免。退之乎生挺特。力以周孔之学为学。故着原道等篇。抵排异端。至以谏迎佛骨。虽获戾一斥。几万里而不悔。斯亦足以为大醇矣。奈何恶其为人。而日与之亲。又作为歌诗语言。以光大其徒。且示己所以相爱慕之深。有是心则有是言。言既如是。则与平生所素蓄者。岂不大相反耶。若送惠师诗云。惠师浮屠者。乃是不羁人。送灵师云。饮酒尽百钱。嘲谐思愈鲜。送文畅云。已穷佛根源。粗识事輗軏。送无本云。老嫩无斗心。久不事铅椠。欲以金帛酬。举室常顑(苦感反。)颔。听颖师弹琴云。嗟予有两耳。未省听丝簧。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床。送澄观云。皆言澄观虽僧徒。公才吏用当今无。别盈上人云。山僧爱山出无期。俗士牵俗来何时。广宣上人频见过云。久为朝士无裨补。空愧高僧数往来。又有送文畅高闲等序。招大颠三书。皆情分绸缪。丁宁反覆。密于弟晜。又其与孟简书。则若与人讼于有司。别白是非。过自缘饰。以是而摘其疵。何特荀、扬已乎。文公而犹若是。自其下者。盖又不足道矣。

  神祠名之閟宫者。谓严邃之宫也。名之清宫者。谓清净之宫也。而亦得以为明宫。韩愈南海神庙碑云。明宫斋庐。上雨旁风。无所盖障。亦得以为寿宫。崔融启母庙碑云。寿宫澹兮不扰。盖明宫则神明之所宅。寿宫则死而不忘之义也。

  柳子厚游朝阳岩诗。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又禅室云。法池结菁茆。团团抱虚白。构屋用茆。自是常事。必言菁茆者。当是彼土所出。别有名为菁茆者也。按尚书禹贡荆州云。包匦菁茆。孔安国云。匦、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疏云。周礼醢人。有菁菹鹿臡。故知菁以为菹。郑云。菁、蓂菁也。蓂菁处处皆有。而令此州贡者。盖以其末善也。左传僖四年。齐桓公责楚云。尔贡包茅不人。王祭不供。无以缩酒。是茅以缩酒也。礼郊特牲云。缩酒用茅。明酌也。周礼甸师云。祭祀供萧茅。郑兴云。萧字或为莤。读为缩。束茅立之。祭前沃酒其上。酒渗下若神饮之。故谓之缩。杜预解缩酒。全用郑兴之说。而安国言菁菹。亦本周礼也。史记齐桓公欲封禅。仲知其不可穷以辞。因设以无然之事云。古之封禅。江、淮之闲三脊茅以为藉。此乃拒桓公耳。非荆州所有也。郑玄又以菁茅为一物。匦犹缠结也。菁茅、茅之有毛刺者。重之。故既包裹而又缠结也。据前诸说。孔安国以菁茅为二物。郑康成以为一物。然郑说菁为蓂菁。则不说茅。说菁茅为一物。则不说蓂。其意亦以菁与菁茅为二物也。是则子厚诗所用菁茅。岂郑玄所谓茅之有毛刺者欤。

  玉川子月蚀诗云。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东坡云。详味此诗。则董秦当时无功而享厚禄者。董秦、李忠臣也。天宝末骁将。屡立战功。虽粗官亦颇知忠义。代宗时。吐蕃犯阙。征兵。忠臣即日赴难。考其终始。非无功而享厚禄者。不知玉川子何以有此句。李子曰。卢仝以黔娄对董秦。则初不论功。但论其德之何如耳。东坡乃谓秦骁勇有战功。无乃失评甚欤。忠臣之节度淮西也。贪残好色。将吏妻女美者。多逼淫之。悉以军政委妹婿节度副使张惠光。惠光挟势暴横。军州苦之。忠臣复以惠光子为牙将。暴横甚于其父。都虞候李希烈。忠臣之族子也。因众心怨怒。杀惠光父子而逐忠臣。忠臣之所为如此。岁星主福德。乃以官爵奉之。玉川子所以涕泗而讼之天也。玉川之词直。而东坡曲之。其亦误矣。然则有功如秦者。不当官耶。非也。以有功而官之为当。则国家之权也。以无德而禄之为不当。则君子不易之论也。二者各自有道。而妄欲一之。则非其道也。东坡称忠臣颇知忠义。始终有功。意以为大历中。君父在难。不择日而行。为可尚也。此为可尚。独不念建中之变乎。建中末。朱泚僭逆。乘舆播越。忠臣久怀觖望。望风投泚。其所谓知忠义而始终有功者。果安在哉。且舍功而论德。德则残贼矣。舍德而议功。功则叛人矣。两无所取。而东坡犹深惜之。殆见堁而不见空者也。莫细于堁。莫大于空。见莫细而不见其莫大者。有物蔽之而然耳。(卷七。十段。)

  司空表圣诗喜用韵字。春晚云。凭高怜酒韵。引满未能已。漫题云。率怕人书谨。闲宜酒韵高。以韵与酒。前人不道也。又光启四年春云。小栏花韵午晴初。抚事寄同游云。春添茶韵时过寺。红茶花云。岂怜高韵说红茶。又王宫云。风荷似醉和风舞。沙鸟无情伴客闲。是物此中皆有韵。更堪微雨半遮山。

  皮日休鹿门隐书曰。舟之有仡。犹人之有道也。仡、不安也。舟之行匪仡不进。是不安而行安也。人之行也。犹舟之有仡。匪道不行。是不行而行也。夫秦氏仡于项。项遗仡于汉。是圣人之道。不安其所安。小人之道。安其所不安也。其自注云。仡、五勃反。舟动貌。按韵书及尚书注释皆云。仡仡为壮勇貌。仡。许乞鱼乙二切。音训俱与皮说不同。又遍寻字书。俱无音五勃反。而解为舟动貌者。此必扤字之误。诗云。天之扤我。如不我克。传曰。扤、动也。五忽反。

  韩偓诗安贫云。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又刘师道诗叹世云。野马飞窗日。醯鸡舞瓮天。所用野马字皆不当。按庄子。鹏之徙于南溟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野马乃泽中之气耳。今二诗皆以野马为游尘。误矣。

  罗隐说石孝忠事李愬。愬信任与家人伍。元和中。蔡人不恭。天子用裴丞相计。以丞相征蔡。若愬者、光颜者、重胤者皆受丞相指挥。明年蔡平。天子快之。诏刑部侍郎韩愈撰平蔡碑。将所以大丞相功业于蔡州。孝忠一旦熟视其文。大恚怒。因作力推去其碑。仅倾陊者再三。吏执诣节度使。悉以闻。天子方以东北事倚诸将。闻是卒也。甚讶之。命具狱。将毙于碑下。孝忠伺吏隙。举枷尾拉一吏杀之。天子怒。使送阙下。因召见孝忠。孝忠顿首曰。平蔡之日。臣从在军前。吴秀琳、蔡之奸贼也。而愬降之。李佑、蔡之骁将也。而愬擒之。蔡之爪牙脱落于是矣。及元济缚。虽丞相与二三辈不能先知也。蔡平之后。刻石纪功。尽归与丞相。而愬第其名与光颜、重胤齿。愬固无所言矣。不幸更有一淮西。其将略如愬者。复肯为陛下用乎。赏不当功。罚不当罪。非陛下所以劝人也。臣所以推去碑者。非以明愬之功。且将为陛下正赏罚也。臣不推碑。无以为吏擒。不杀吏。无以见陛下。臣死不容时矣。请就刑。宪宗多其意。遂赦之。因号曰烈士。复召翰林段学士撰淮西碑。一如孝忠语。今韩、段二碑具在。其叙李愬入蔡事。韩止三十余字。段则近三百言。?段承宪宗之旨。摅孝忠之愤。不得不大为铺张夸诩也。然细考韩笔。其三十余字。与段之三百言者。大略亦不异。但文昌所作。稍加绚丽而已。李义山称退之。谓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宋世诗人亦有云。千载断碑人脍炙。祇今谁数段文昌。则二公文字之优劣。不难判也。宪宗亦何为以卒隶之一言。遽命铲磨旧作。再更新制乎。予以退之之平生考之。盖有由焉。李汉序昌黎先生文曰。时人始而惊。中而笑。且排先生益坚。终而翕然。遂以定。先生亦自以为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疐后。动辄得咎。退之所为。每为世所阻抑。当淮西之平。鸿功钜业。歌颂洋洋。将贻千万世而无斁。事体之重。譬之九鼎。而先生独以一手扛之。当时必有以私意指摘者。群嚣队噪。踵之以孝忠之舌。众喣所漂。泰山一羽。其势无足怪者。然则为宪宗者。当如何哉。要察所闻之言为何如耳。如其言可谅韩笔不能以尽偏裨士卒之劳。自应别录名氏。列之碑阴足矣。亦不可以轻信人语。划然而改章也。如其事无甚遗逸。而孝忠以一介抗天子。而杀人蔑王法。以暴狠求雄名。曰。吾欲劝天下之为人下者。是为兄尺寸之地而夺乃父乃祖之天也。盍磔之独柳之下。与元济同尸。顾义而赦之。赏罪人为烈士。又用其腾口之说。以轻易星斗之文。为宪宗者。不亦惑甚矣乎。春秋书齐豹为盗。说者曰。为恶求名而有名章彻。则作难之士谁或不为。今罗隐次孝忠事。惟恐不传于后。则于春秋之义乖矣。

  东坡漱茶帖云。茶性暗中损人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辄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此说亦未尽得。茶性固多损。漱茶则牙齿固利。脾胃固不伤。然不知齿自属肾。茶入齿罅。气味之所蒸。全归肾经。脾胃虽不觉。而肾则觉之。消阳助阴。漱啜无异。或谓啜之与漱。啜之为力甚多。而漱之为力甚少。漱涤之损。终轻于啜。此亦不然。饮啜则气归于脾胃。而后始传于余脏。今而漱之。则其气独归于肾。是其力多少适相等耳。若脾胃。则漱实胜于啜也。

  东坡蓄墨。墨文有文公桧鼯腊墨六字者。且自言不知其所谓。予以为此亦易晓。文公桧、当是作者之姓名耳。鼯腊、则所造之岁月。鼯、鼠也。当是岁阳值子。腊、则十二月也。

  王诜晋卿建宝绘堂。以前后所得法书名画尽贮其中。东坡为作记云。桓灵宝之走舸。王涯之复壁。皆留意之祸也。东坡又尝谓其弟子由之达。自幼而然。每获书画。漠然不甚经意。若坡所论。真所谓寓物而不留物者也。然乌台诗话所载款状。与晋卿往还者。多以书画为累。是岂真能忘情者哉。世所传洪觉范镫蛾词云。也知爱处实难拚。觉范特指虫蚁言耳。人之逐欲而丧躯者。抑有甚于此。此深可以为士君子之戒也。

  人情誉之则喜。訾之则怒。喜不于其誉。于其荣也。怒不于其訾。于其辱也。小人则不然。反甘心于得恶声。既不以为辱。而更自以为荣焉。夫小人亦人也。亦人之心也。荣辱与人同之。而其美恶之闲。尽与人相反者。何哉。吾之所利者。在此焉耳。彼世之所谓荣辱者。非吾所恤也。唐穆宗时。李逢吉之党潜贬户部侍郎李绅为端州司马。逢吉仍率百官表贺。既退。百官复诣中书贺。逢吉乃与张又新语。门者弗内。良久。又新挥汗而出。旅揖百官曰。端溪之事。又新不敢多让。众骇愕辟易惮之。夫众之所以惮又新者。惮其恶声也。又新之所以获众惮者。卖其恶声也。吾方卖之。惟恐恶声之不四驰也。利作于辱。辱吾荣也。又何辱之云乎。人君之所以理世。人之所以处世。惟荣与辱两端而已。荣辱两无所施。则贼君戕父。无所不至矣。人亦安得而不惮之哉。顷有一人焉。才而甚稍亲要路。常于广坐飏言曰。吾之力薄。诚不能与人为福。惟是朝夕议论之闲或能与人为祸。吁。此又学为又新而市恶声者也。贾者必珍其货而后市。小人则恶其声而后市。一哄之市。厥有如此。

  人言山谷之于东坡。常欲抗衡而常不及。故其诗文字画。别为一家。意若曰。我为汝所为。要在人后。我不为汝所为。则必得以名世成不朽。此其为论也隘矣。凡人才之所得。千万而蔑有同之者。是造物者之大恒也。凫自为短。鹤自为长。凫岂为鹤而始短吾足。鹤岂为凫而始长吾胫也哉。近世周户部题鲁直墨迹云。诗律如提十万兵。东坡直欲避时名。须知笔墨浑闲事。犹与先生抵死争。周深于文者。此诗亦以世俗之口。量前人之心也。闲读周集。因为此说。以喻世之不知山谷者。

  介甫咏韩退之诗云。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无人识道真。力去陈言夸末俗。可怜无补费精神。又集唐百家选。其自序云。废目力于此。良足惜。此其为言。可以为达矣。求其用心。可以为远矣。然撰著字说及三经新议。前人论议皆斥去不用。一出新义。必使天下学者皆吾之从。顾不知自谓费精神费目力否也。文字固不足道。观其得君柄国。专以财赋为己任。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卒以召朋党相煽之祸。此岂非言语自为一人。而其事业又自为一人乎。

  陈无己诗寄晁以道云。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注云。颜鲁公帖曰。阖门百口。几至糊口。按左传。郑庄公曰。寡人有弟。不能和协。而使糊其口于四方。杜预云。糊、粥也。粥乃贫家所食。陈诗自谓仕久而贫。因用郑庄公语。而颜真卿谓其家几至糊口。则其意与左氏异。岂以糊口谓都无所食乎。

  米元章治第润州。有小轩面西山。用王徽之朝来致有爽气语。名致爽。石林先生以为世以致字为学以致其道之致。非也。魏晋以来。多以致为语助。似是训甚。李子曰。以致爽之致为致其道之致。固谬。又云。似是训甚。则其言义含糊。模棱手耳。致自为甚。致爽自得以名轩。此亦何必深论。若以致为语助。则大段乖剌矣。

  张本孝叔为孔毅夫杂说序云。其言汉景免笞人背。明皇亲择守令。宣宗立太子。不委宰相而属宦官。至言祥瑞风鉴不可凭。议论甚韪。其引父命亦得为敕。母亦可称大人。传或有之。不可为后世法。则近赘言焉。孝叔谓后二事不可为后世法。非也。毅夫录此者。盖见前史有此语。因而表出之。初不定以为后世法也。而孝叔以此为赘。何不量己之赘耶。

  诗二雅及颂前三卷题曰。某诗之什。陆德明释云。歌诗之作。非止一人。篇数既多。故以十篇编为一卷。名之为什。今人以诗为篇什。或称誉他人所作为佳什。非也。

  古文用韵。邻傍上下。凡声音之近似者。俱得相与为协。若东、冬、江为协。旨有语协。歌、麻、阳、哿、马、屋、角之类皆得通用。至入声则有兼用五六韵者。盖古人因事为文。不拘声病。而专以意为主。虽其音韵不谐。不恤也。后人则专以浮声切响论文。文之骨格。安得不弱。

  诸乐有拍。惟琴无拍。祇有节奏。节奏虽似拍而非拍也。前贤论今琴曲已是郑卫。若又作拍。则淫哇之声。有甚于郑卫者矣。故琴家谓迟亦不妨。疾亦不妨。所最忌者惟其作拍。而能改斋漫录论胡笳十八拍。引谢希逸琴论云。平调明君三十六拍。胡笳明君二十六拍。清调明君十三拍。闲弦明君九拍。蜀调明君十二拍。吴调明君十四拍。杜琼明君二十一拍。七曲皆言拍。果是希逸语否。在琴操其实不当言拍。止可言几奏也。今琴谱载大小胡笳十八拍或十九拍者。乃后世琴工相传云尔。(卷八。十六段。)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敬斋古今黈”逸文二》摘要:不知衣食之丰。亦受病之源也。俗谚有之。小儿欲得安。无过饥与寒。饥寒之者。非故以瘠而损之。所以撙节之而已。亦非谓饥之寒之。可保其无疾也。但撙节之。则疾必差少也。是故富家儿多玻贫家儿多安。岂富家之养不及于...
相关文章围棋“九段制”是怎么来的呢沪教:《 陈太丘与友期》教案设计
老师,您好!在讲读课中进行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民国春秋》在线阅读(总目录)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七章 无奈的“金刚计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六章 经营“家天下”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五章 大军进藏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四章 残喘台湾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三章 海南岛战役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二章 山倒西南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一章 开国大典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四十章 进军华南
《民国春秋》第四卷 第三十九章 鏖战大西北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