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烟的滋味(20)

2011-03-08  |  

  行者扶着八戒进了庙门,三藏、沙僧见行者带回大包果子,好生喜欢,说:“这回可解得饥渴。”又见八戒脸上一块青一块红的,肿起了一大半,越发显得胖了,忙问是何道理。八戒呻吟着说:“莫要提起,是我不该独个儿吃了个大西瓜,这猴子一路上倒请我吃了四块西瓜皮。”说得行者笑痛了肚皮。

  阅读包蕾

  从经典出发,抵达经典(节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部《西游记》的接受史是以结合了神性与魔性、既桀骜不驯而又重情重义的孙悟空为中心的。包蕾却敏锐地发现了蕴藏在“猪八戒”这个角色身上的童趣。猪八戒的贪吃、贪便宜、好面子等性格特征,为《西游记》这部作品增添了许多幽默滑稽的情趣,也成为了包蕾创作猪八戒的故事的基本生发点。《猪八戒吃西瓜》是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一篇作品。作者既紧紧抓住猪八戒“吃西瓜”的中心事件来表现猪八戒的基本性格,又在许多小细节处巧加点染(比如猪八戒自告奋勇前去化斋时心里怀着的小九九,以及不堪行路劳顿的他望见树阴时心中打起的小算盘),从而使角色性格的展开有了合适的铺垫。同时,故事既突出猪八戒的贪吃偷懒,又合情合理地写出了他可爱的善处(比如他在一个人“吃西瓜”时,起先还不忘给师父师兄师弟各留一块),从而使这一形象具有了较为丰富、幽默的性格内涵。可以说,包蕾把猪八戒这一形象身上所包含的童趣,淋漓尽致地发掘和表现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过程中,行者的形象虽着墨不多,其性格却同样得到了鲜明的呈现。

  延伸阅读

  《猪八戒新传》背后的故事(节选)

  《猪八戒新传》包括《猪八戒吃西瓜》《猪八戒学本领》《猪八戒探山》和《猪八戒回家》四篇作品。其中《猪八戒吃西瓜》由作者自己改成美术电影剪纸片。我特别喜爱《猪八戒吃西瓜》和《猪八戒学本领》,曾将这两篇改成木偶剧由上海木偶剧团演出,每一场都博得小观众满堂笑声。由于包蕾在创作上不墨守成规,不拘泥于一定的程式与框框,总是根据主题、人物、情节的需要,熔古今中外形式于一炉,所以他的作品能不断创新。但是在创作探索的过程中,有时候自己的新作品归在哪一类,连他自己也还弄不清。当《猪八戒新传》的第一篇《猪八戒吃西瓜》写成后,他竟吃不准这个“新生儿”该称它神话呢,还是童话?说它是神话吧,它毕竟不是《西游记》;说它是童话吧,主要人物又是猪八戒和孙悟空,并且故事的情节结构、规定情景、文学语言和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与《西游记》相比简直可以乱真。如果没有看完《西游记》全集的读者,看了《猪八戒新传》,还以为是从《西游记》的某一章节选编出来的呐。

  包蕾的“新生儿”《猪八戒吃西瓜》一诞生,他就寄给我看。他把笔名改为“文仿”,即有“模仿文学之意”。作品寄给我不久,问我能不能用时,我兴奋地告诉他我非常喜欢,并已发稿了。他还忐忑不安地念叨着,可不可以将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加以创新改造呢?至于像不像童话,还是让读者去评定吧!

  《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在1956年的《儿童时代》上发表了。作品得到广大读者好评,被誉为新童话,他这才放下心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特伟厂长看到这篇童话十分喜爱,急着想找到作者去改编美术片,因此,到处打听“文仿”其人。当他知道作者就是自己的老友包蕾时,大笑不止,此事即成为趣谈了。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