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埃博拉病毒病由什么原因引起

2011-06-20  | 马尔 埃博拉 马尔堡 

  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体是埃博拉病毒,该病毒属于线状病毒科(filoviviradae),是一种负链RNA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呈细丝状。该病毒是于 1976年被发现,并以首次检测到该病毒的地点,非洲扎伊尔一条河的名称命名的。其毒粒含有7种结构蛋白,包括依赖RNA的RNA聚合酶、一个单一的大分子糖蛋白、两种核蛋白、一种基质蛋白、和一种与囊膜相关的蛋白质等。对此病毒基因组第六基因的序列分析表明,其基因排列与杆状病毒和副黏病毒相似,与马尔堡病毒(Marburg virus)十分相似。埃博拉病毒虽在形态与结构上与同一属的马尔堡病毒很相似,但在抗原性上无相关性,亦无交叉性血清学反应。

  发病机制

  病毒通过微小的皮肤黏膜损伤、呼吸道、注射器注射而进入体内,最初主要进入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其他还有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肾上腺皮质、细胞间隙、血管与组织间隙生长繁殖,再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病毒血症。然后广泛进入各组织器官。如肝、肾、淋巴组织、卵巢、睾丸、皮肤等。早期对淋巴组织的损害,对免疫系统影响巨大。病毒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prostacylin)能力受损,血小板凝聚性亢进,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升高,内皮细胞的损害激活凝血机制,发生 DIC、微循环障碍及组织缺血坏死。在感染后期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积,血小板减少而出血。除肌肉及骨骼外,各器官组织如均可见局灶性坏死、弥漫性显微出血,尤其是肝、肾、肺、胰及淋巴组织为重。在组织中可见病毒颗粒及嗜酸性包涵体广泛存在,微循环系统破坏,有淋巴细胞大量出现,但无明显炎性反应。由于DIC、出血及血浆渗出,循环血容量减少,产生低血压、休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中枢神经系统的DIC导致局部出血、水肿、昏迷、抽搐,严重者死亡。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小谤埃博拉病熬病由什么原因引起》摘要:组织、卵巢、睾丸、皮肤等。早期对淋巴组织的损害,对免疫系统影响巨大。病毒损害血管内皮细胞,使内皮细胞产生前列环素(prostacylin)能力受损,血小板凝聚性亢进,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升高,内皮细胞的损害激活凝...
相关文章小儿秋季腹泻多为轮状病毒引起科学:十二种致命传染病
宝宝“强力”对抗轮状病毒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抗生素越贵就越好吗?儿童用抗生素谨防4个误区
手足口病患儿的症状
孩子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家长如何判断宝宝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又来了,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轮状病毒感染并发症 家长当心
新生儿支原体肺炎的表现及症状
孩子游泳 结果全家染上红眼病
教你如何预防 宝宝不传染脚气的妙招
手足口病多发4岁以下儿童 家长要警惕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