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

2013-05-13 作者:夏士文 | 教学 抗弯 木块 

  航头大店口小学:夏士文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 知道鈥湻课荨⑶帕航峁怪杏锈樦櫤外樍衡櫍罕戎菀淄淝b

  (2) 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 解释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中既能大胆假设又能小心求证。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纸的宽度、厚度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研究。

  教学难点:鈥湺员仁笛殁澲胁槐淞亢透谋淞康氖侗鹩肟刂啤

  教学准备:

  (1) 长度、厚度相同,宽度不同的3个纸横梁。

  (2) 长度、宽度相同,厚度不同的三个纸横梁。

  (3)木块、塑料尺。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活动:折木块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教师演示活动(搭一座纸桥):这座纸桥有几部分组成?

  2、问题:这座纸桥能承受多少重量?你怎么来验证?

  3、如何提高这座纸桥的抗弯曲能力?板书课题:抵抗弯曲。

  二、作出猜测,确定内容

  这座纸桥的抗弯曲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请看这座桥,来说说看。

  (教师着重指出本课所要探究的内容并板书:宽度和厚度)

  三、制定方案,趣味探究

  1、探究一: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请学生们猜猜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板书学生的猜测)那么完成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实验呢?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形成研究方案。(作好指导:如何控制变量和不变量。特别要帮助学生解决遇到需要多个垫圈时应如何来放)

  (3)设疑:预测1倍宽、2倍宽、4 倍宽的纸梁分别能放几个垫圈。(你是怎么预测的)

  (4)分组实验。

  (5)汇报交流,得出结论。(问题1:你发现了什么?问题2:再观察比较我们预测和实测的数据,你又有什么发现?问题3:延伸-如果是6倍、8倍、鈥︹Γ

  2、探究二: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那么想想增加厚度,对抗弯曲能力有影响吗?(先预测)这个实验又需要哪些材料?在这一实验中又应注意哪些方面?

  (1)讨论交流,形成方案。

  (2)分组实验。

  (3)汇报交流,得出结论。(问题1:你又发现了什么?问题2:比较同倍宽、同倍厚(二倍、四倍)的数据,有没有新发现?问题3:为什么有些组的实测数据差异比较大呢,你知道什么原因?)

  四、运用认知,解释现象。

  1、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科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我们能不能利用刚学的知识来解决折木块的奥秘呢?

  2、找一找,说一说。(观察教室的横梁及课件图片)

  五、课外拓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增加纸的宽度和厚度能增强它的抗弯曲能力。大家想一想,能不能用这张纸在既不增加它的宽度又不增加它的厚度的情况下,就能增加它的抗弯曲能力呢?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来继续探讨。

  六、板书设计

  1. 抵 抗 弯 曲

  材料

  木块距离

  宽度增加 增强

  抗弯曲能力

  厚度增加 大大增强

  教学反思

  《抵抗弯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一课。本课主要是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对纸的抵抗弯曲的能力进行研究,让学生认识增加纸条的宽度与厚度可以增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增加纸条的厚度能大大增强纸条的抗弯曲能力,并以此推理出生活中的横梁应该是立放而不是平放的原因。所以获得相对准确的实验数据是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关键,而正确的实验方法与操作则是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的保障。在教学中,我觉得完成比较好的有以下几点:

  1、课前活动与知识运用首尾呼应。我在课前预设了一个鈥溦勰究殁澋挠蜗坊疃寡咨砀惺芴寤幔幸馐兜亟究谓萄勘晟复酥校崃浩椒呕故橇⒎糯蛳乱桓龇省T谥对擞没方谥校醚醚Ч闹独唇馐外溛裁窗涯究橥淼姆较蛉菀渍郏姆较蚰颜鄱希库潱庋秃芎玫厝醚斫庠黾雍穸饶艽蟠笤銮靠雇淝芰Γ龅搅搜б灾掠茫锏搅怂角傻慕萄Ч

  2、猜测活动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猜测不仅需要猜测的结果,更重要的能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本课中,我重点安排了鈥溨搅旱目雇淝芰τ肽男┮蛩赜泄兀坑胧笛榍霸げ庵搅撼惺艿嫒Φ母鍪澚礁龌疃庋唤隹梢约し⒀暗幕裕苋媒淌α私庋木芍端健Müげ獾氖莺褪挡獾氖荼冉希挠∠蠡岣羁蹋伎蓟岣钊搿

  3、有效指导利于学生规范操作。科学课中的教师有效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在实验过程里规范化操作,能够减少误差的产生和错误数据的出现,使他们的思维朝向科学的方向发展,得出的结论也具备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本课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提出:这座纸桥能承受多少重量?你怎么去验证?教师通过演示摆放垫圈,有目的地作了指导(垫圈放哪里?怎么放?纸桥承受两个垫圈就塌了,这座纸桥的承受重量是多少?),使学生知道了摆垫圈及承受重量怎么计算;在探究变量和不变量的过程中,教师作了一个提醒:假如需要垫圈多个时,你怎么放?通过学生思考、回答和教师演示指导,从而为后面的实验操作扫清了障碍,使学生实验能够规范化操作,获得了最真实的数据,顺利地发现规律。同时,强调动手之前先动脑,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注重数据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在小学科学探究中,数据有助于学生找寻规律,启迪思维,同时也是最能说服学生的。用数据说话也能使课堂探究变得更真实、准确,能够提高科学探究效率。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让每组学生填写、汇报自己小组的数据,并把每一小组的宽度和厚度这两个实验数据呈现在黑板上,把学生的数据充分地暴露在全班学生面前,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思考,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学生通过对数据的观察、分析很容易地得出宽度和厚度增加都能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但还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未能发现厚度增加,抗弯曲能力效果明显这一规律。对此,教师作了数据分析的引导,让学生再观察、比较同倍宽厚(2倍、4倍)纸承受垫圈的数量,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直接从表格中数据领会到厚度增加比宽度增加更能大大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从整堂课的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课的内容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教学之中,仍然有些不足的地方。

  1、教学形式局限于问答层面上。在实验探究这个大环节上,教师的引导大多采用问答形式,浪费了较多时间,导致于后面的教学时间紧张。相对于六年级学龄段的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和思维,采用问答方式教学只限于学生个体,不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思维也得不到很好发展。应该多以问题形式(书面、课件)呈现给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有问题思考,有事情可做。

  2、课堂调控缺乏灵活性。在知识运用中,问学生教室里的横梁是平放好还是立放好,结果当时有很多学生说平放好,这里教师没有作出很好的解。,如果当时教师能够及时把握教学契机,利用木块及时演示,学生自然而然地明白横梁怎么摆放的原因了。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小学科学:“抵抗弯曲”教学设计》摘要: (2) 理解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增加抗弯曲的能力,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 识别和控制变量,采集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并得出结论。 (2) 解释横截面是长方形的横梁为什么都是立着安放的...
相关文章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应变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新视角
着眼于生成 着力于设计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媒体、学生
科教版《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课堂实录
科教版《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
科教版《树叶和人》课堂实录
科教版《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课堂实录
教科版《连通气球》课堂实录
教科版《吹气球》实录评价
教科版三上《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
2016人教版美术二上7《金钥匙》教案(附教师用书
2016人教版美术二上6《花花衣》教案(附教师用书
2016人教版美术二上5《喂,你好! 》教案(附教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