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

2013-06-24  | 桃花 桃花源记 李群 

  学习内容:

  人教版八上第五单元第21课《桃花源记》

  教学设想:

  《桃花源记》是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一篇经典散文,一千多年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桃花源三个字,几乎妇孺皆知。而文人更是对其颇有兴趣,王维因作《桃花行》,韩愈、苏轼探求桃花源的真实性,李白作《桃源》诗鈥溌栋笛膛ú萆拢环魉骸?闪娓韪钢乩捶茫患一ú患蒜潱钊河瘛⒍拍廖嘣嘉5绿一ㄔ刺馐︹Χ贝溙一ㄔ粹澇闪烁鞯芈糜紊碳颐钦嗲蓝岬南汊拟模腥喔鲡溙一ㄔ粹澣缬旰蟠核癜蔚囟稹

  一篇《桃花源记》何以有如此大魅力?这两堂课就围绕此带领学生感受《桃花源记》的魅力之所在。《桃花源记》这篇散文的语言,一如陶渊明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冲淡而意味隽永。因此,感受《桃花源记》语言之似淡实浓,是领会其魅力的一方面鈥斺斠帐貅攘ΑA硪环矫妫短一ㄔ醇恰匪脑⒌氖硕岳硐肷缁岬南蛲从车牟唤鍪歉鋈说脑竿彩堑笔崩涂喟傩盏墓餐竿9沤裰型獾奈娜恕⒄苋硕级岳硐肷缁嵊兴枋觯涫嫡夥从车氖侨死嗟钠毡樾睦礅斺敹悦篮蒙缁岬南蛲胱非蟆R佳商赵鞫岳硐肷缁岬墓怪形蚱渲蟹从车娜死嗟淖非罄硐肷缁帷⒗硐肷畹钠毡樵竿佣惺堋短一ㄔ醇恰返牧硪徊泖攘︹斺斢篮愕乃枷膑攘ΑV链耍究蔚慕萄е氐闳范ㄎ海1)、深切体会《桃花源记》似癯实腴的语言特点;(2)、从文本中概括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构筑的社会的特征,理解《桃花源记》中所表达的诗人及劳苦百姓对美好社会的向往,由此推及人类追求美好生活的普遍心理。《桃花源记》中集中体现陶渊明语言特点的句子集中在鈥溚恋仄娇酰︹Γ⑩蛔岳肘澮欢危虼私糇フ49个字,进行三个层次的分析:(1)揣摩文意的基础上,指导朗读;(2)引导学生用生动传神的语言丰富该段所描述的景象;(3)探究这段文字背后陶渊明构筑的理想社会。通过这三个层次的分析,学生切身感受陶作的艺术风格。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陶渊明构筑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的原因,结合背景使学生最终走向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对美好社会的追求,从而更深刻地理解陶渊明,理解《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做为古文,要达成以上两个教学重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字句和文意,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基于《桃花源记》语言较浅显易懂,所执教班级学生基础扎实,自学能力强,且进入初二已有一定文言知识积累和文言语感,字句的理解和文意的疏通以课前预习的形式完成大部,做到粗通文意。课堂上老师只提出重点字词,引导学生解决字句理解的疑难问题,将文意疏通贯穿于完成教学重点(1)中。课后则要夯实文言基础知识,学生自主整理、识记重点字词和特殊字词、句式。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高中语文:“桃花源记”教案》摘要:是领会其魅力的一方面——艺术魅力。另一方面,《桃花源记》所寄寓的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反映的不仅是个人的愿望,也是当时劳苦百姓的共同愿望。古今中外的文人、哲人都对理想社会有所描述,其实这反映...
相关文章"中国味"动画在日本获大奖桃花谣
不足为外人道冰桃公主的童话
科教版《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课堂实录
科教版《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课堂实录
科教版《树叶和人》课堂实录
科教版《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课堂实录
教科版《连通气球》课堂实录
教科版《吹气球》实录评价
教科版三上《比较水的多少》课堂实录
2016人教版美术二上7《金钥匙》教案(附教师用书
2016人教版美术二上6《花花衣》教案(附教师用书
2016人教版美术二上5《喂,你好! 》教案(附教师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