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范仲淹

2016-09-28  | 范仲淹 国三 天圣 

  先天下之忧而忧

  范仲淹(989鈥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父范墉,始仕吴越国。太平兴国三年(918)吴越降宋,范墉随钱镠归宋,曾任武宁军(今徐州)等地的节度掌书记。

  范仲淹幼年的生活十分贫困,2岁丧父,母亲带着他改嫁淄州长山(今山东邹平东)的朱文翰,从此他改姓朱,名说。长大后知道自己的身世,他发愤自强,赴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书院求学。他昼夜苦学,有的史书称他鈥湺卤股酰运置妫皇巢桓烈悦又嗉讨瞬荒芸埃傺筒豢嘁测潯

  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考中进士,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两年后,改任毫州(今属安徽)集庆军节度推官,上表恢复姓范。

  上书直谏

  范仲淹所生活的时代,正处在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吏治腐败,财政危机,农民与士兵不断揭竿而起。边境上,契丹与党项结成犄角之势,不断南扰东犯。

  年轻的范仲淹深切了解当时官僚政治的腐败和下层百姓的疾苦,多次上书议政,希望革新政治、富国强兵。天圣三年(1025),范仲淹于泰州监西溪盐仓,上书指出武备废弛、官吏冗滥等时弊。天圣五年(1027),他又写了洋洋万言的《上执政书》,认为武备不坚,内外奢侈,国用不足,缺乏贤能官员,天下危机四伏,形势十分严重,必须进行变革。范仲淹的意见虽未被采纳,但给宰相王曾等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年后,范仲淹被调入京城任秘阁校理。他刚直不阿,几次因忤逆权贵而被贬为地方官。仁宗登极后的前几年,章献太后(刘太后)垂帘听政。天圣七年,范仲淹上疏太后还政于仁宗,被出为河中府通判,移陈州。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死,仁宗亲政,范仲淹被召回京擢右司谏。时仁宗与皇后不和,决意废后,并得到宰相吕夷简的极力支持,范仲淹和一些台谏官员至政事堂质问宰相,并准备与他廷争,被出为睦州(今浙江建德)知州。六月,改任苏州知州。景祐二年(1035)十月因在苏州兴修水利有功,范仲淹被召回朝为天章阁待制判国子监,随后改任权知开封府。次年,因不满吕夷简擅权营私,他将京官晋升情况绘成《百官图》进呈,又写了《帝王好尚论》、《选任贤能论》、《近名论》、《推委臣下论》等四论。吕夷简大怒,在皇帝面前指责范仲淹,鈥溤街把允拢鲆蟮常爰渚尖潯M晡逶拢鑫闹荩ń窠鞑ㄑ簦┲荨D昵峁僭庇嗑浮⒁ā⑴费粜薹叨吨傺兔黄剑脖怀鑫胤焦佟J比擞吨傺汀⒂嗑浮⒁ā⑴费粜薜热宋溗南外潯

  兴修水利

  范仲淹先后任亳州、泰州、河中府、睦州、苏州、饶州、润州(今江苏镇江)、越州(今浙江绍兴)等处地方官,同情百姓的困苦,施政以养民为先,将发展生产放在首位。

  在泰州任盐官之时,他目睹这一带海潮泛滥,吞没大片良田庐舍,对百姓生命和生产构成严重威胁,遂上书朝廷,极力主张修筑海堤。在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支持下,范仲淹被任命为兴化县(今属江苏)县令,主持修筑捍海堰。在范仲淹、张纶等人的努力下,在天圣六年(1028)修成一条总长150里的捍海堰。从此,泻卤之地化为良田。两千多外逃户陆续还乡,农业、煮盐业等稳步发展。滨海人民为表达感激之情,将捍海堰命名为鈥湻豆题潯

  景祐元年(1034)九月,苏州大水,农田积水难以排泄。知州范仲淹上书朝廷要求疏五河,导太湖之水入海。他亲自主持了疏浚工程,使苏州绝大多数地区排除了积水,恢复了正常的生产。

  抗击西夏

  景祐五年(1038)十月,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此后,宋夏血战数年,宋军每战必败,处于挨打的局面。范仲淹改任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不久改命为陕西都转运使。康定元年(1040)五月,夏竦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使,范仲淹和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

  延州(今陕西延安)北面三十六处堡寨全被西夏荡平,形势相当危急。八月,范仲淹自请兼知延州。他首先淘汰老弱,将1.8 万名士兵分为6将,每将3000人,指定专人负责训练,军队战斗力大为提高。又修复城寨,招还流民垦荒,募商贾贸易,将延州建成了战备充实的军事要塞。同时,他上书朝廷提出以防御为主的战略方针,认为宋军鈥溛浔阜隙恍蓿幻硖梦弈背迹弑晌抻陆薏皇陡筛辏静恢秸螅餍敌喔枪耐氢潯N飨木尤耸渖伲蕉妨锨浚绕涫瞧锉7吨傺头炊郧崧拭敖髡偶岜谇逡埃谐志玫姆烙剑幢怀⒉赡伞?刀ǘ辏1041)二月,好水川(今宁夏隆德东)之战,次年闰九月的定川寨(今固原西北)之战,宋军都战败,各有数千将士战死。

  庆历二年(1042)十一月,宋复置陕西四路都部署经略安抚兼缘边招讨使,总四路之事,由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的范仲淹与秦凤路韩琦、鄜延路庞籍分任,以协力加强西北边防。

  范仲淹等人确定了以防守为主,攻守结合的正确战略。一方面筑寨,加固边城,作为屏障,另一方面选将练兵,招募善于骑射的当地百姓以补充军队,又招还流民兴垦营田,作好了长期作战的准备。

  宋夏交界处散居着不少骁勇强悍的羌族部落,是宋夏双方都在积极争取的一股力量。范仲淹亲自巡视诸羌,与之约法三章以共同对付西夏。蕃部纷纷归附宋朝,西夏逐步陷于孤立。

  范仲淹居边三年,与士卒同甘共苦,宋朝的防御力量大为加强。庆历四年(1044)五月,宋夏达成和议,元昊削去帝号对宋称臣,自号夏国主。由此恢复贸易,宋每年赐夏银7.2万两、绢帛15.3万匹、茶3万斤。

  庆历新政

  庆历年间,内忧与外患交相侵迫。庆历三年(1043),士兵王伦在沂州(今山东临沂)发动起义,陕西商州张海、郭邈山领导饥民起义。有识之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要求变革,以挽救统治危机。仁宗开放言路,擢用欧阳修、余靖为谏官;同年四月,名扬边陲的范仲淹、韩琦任枢密副使;七月,又任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开始进行改革。

  条陈十事

  宋仁宗敦促范仲淹等人拿出变革方案。庆历三年(1043)九月,范仲淹上《十事疏》作为系统改革的基本方案。十事包括: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仁宗悉用其说。范仲淹提出的十事,绝大多数以诏令的形式颁行全国,时称鈥溞抡潱烦柒溓炖抡潯

  政治上,限制恩荫,惩办贪官,严格按政绩考核官员。改革科举考试,选拔治理国家的人才。教育的内容除了经义外,应传授一定的基本技能,如算术、医药、军事等。立法要慎重,法令必须严格执行,取信于民。经济上,减轻徭役、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挽救财政危机。军事上,在东京开封府地区招募民兵5万人且耕且战,既可省养兵费用,又可加强京师守卫力量。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从士兵中选拔人才。

  改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核心是整顿吏治。范仲淹希望通过官僚政治体制的改革,挽救宋朝的危机。

  整顿吏治

  庆历三年(1043)十月,诏中书、枢密院两府选诸路转运使,张昷之、王素、沈邈分别被任命为河北、淮南、京东都转运按察使,分行各路考究官吏。又诏两府同选提点刑狱官,两府新定磨勘式即考课新法。十一月,诏大臣不得为子弟、亲戚陈乞馆职,又诏限公田。庆历四年,诏天下州县立学,更定科举法。诏降河南府(今洛阳)所属颍阳(今伊川东)等5县为镇,以减少官员以及民户负担的差役。

  择官长是这次改革的重点,考核官吏,裁削倖滥。在罢黜了一批贪浊不才的地方官后,整个官僚集团受到很大震动,鈥湴床焓苟嗨氽溃诵牟蛔园玻斡瓒鞅。タ狈埽男艺卟槐悖谑前俳ⅲ蟮持圩滩豢山忖潯 鈥溞抡澫拗屏巳ê赖奶厝ǎ址噶斯倭沤撞愕睦妫兄铝嗣土业墓セ鳌O鸟档热擞梅吨傺陀谒赖亍K钆倌∈榈谋始#略炝艘环馐樾锤诲龅男藕鸵环菔榇诲瞿舛ǖ姆匣实鄣内椤O鸟档囊跄彼湮吹贸眩吨傺偷热烁械秸涡问葡斩瘛G『么耸蔽鞅毙问平粽牛吨傺退煲孕挛鳌⒑佣肟ⅰG炖迥辏1045)被罢参知政事职务,出为邠州(今陕西彬县)知州,富弼、韩琦也被罢枢密副使出任地方官,改革失败。

  一世之师

  范仲淹一生在政治舞台上近四十年,先后在许多地方任地方官,业绩斐然。所到之处,他兴办学校,培育人才,对宋代学术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兴学育才

  通过教育培养经世济民的人才,是范仲淹治国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一生热心于教育,足迹所至,广为兴学。他曾在兴化、睦州、苏州、饶州等许多地方建立学宫,多次聘请和荐举著名学者孙复、胡瑗等到中央和地方任教。庆历年间,他将之作为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广到全国,兴学运动掀起了**。

  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范仲淹十分爱惜人才,尽最大力量发现、培养和保护人才。著名的政治家富弼、军事家狄青、教育家孙复、哲学家张载等都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

  孙复早先是一介穷儒,周游求食。范仲淹发现他的才华后,一方面给他补一个学职以解决生活问题,另一方面亲自指导其学习。孙复后来成为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理学家张载年轻时爱谈兵事,希望在疆场上有所作为,身为陕西边帅的范仲淹与之面谈,认为他真正的才能不在武功,而在儒学。张载从此发愤读书,创立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御夏战争中,小将狄青作战十分英勇,范仲淹大为赞叹,亲赠《春秋》、《汉书》,狄青后来成为一代名将。范仲淹先后向朝廷推荐许多出类拔萃的人才,都各有建树。

  文以载道

  范仲淹不仅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政治家、教育家,而且是一位富有才华的文学家。他的诗文或写湖光山色,优美而有情致;或叙事抒情,寄寓远大抱负。范仲淹是北宋中期诗文革新的倡导者之一,主张诗文创作要鈥溛囊栽氐棱潱肷缁嵯质得芮辛怠K滞瞥绻旁椒扼灰蕴煜挛喝蔚男鼗常⑽尥艘猓闹谐渎嘶〉姆芏肪瘛T诖实拇醋魃希呷缇耙氪实牧煊颍栊幢苯姆绻夂徒康暮狼椋舜实囊饩场

  范仲淹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多有寄寓深远、脍炙人口的佳作传世。庆历六年(1046),他降知邓州时,应友人滕宗谅之请,撰写了一篇气势非凡的《岳阳楼记》,表达了鈥湶灰晕锵玻灰约罕>用硖弥撸蛴瞧涿瘢叮蛴瞧渚澋目砝鼗场F渲杏惺康扁溝忍煜轮嵌牵筇煜轮侄趾踱澲铩U庖凰枷耄唤龇从沉怂怨业母叨仍鹑胃校彩撬簧恼媸敌凑铡R皇笔看蠓蚪美魃蟹缃冢苑吨傺痛粗

  皇祐四年(1052)五月,范仲淹由青州前往颍州(今安徽阜阳)赴任途中,病卒于徐州,享年64岁。宋仁宗亲书其墓碑为鈥湴椭潱治恼7吨傺筒唤鲆簧辶照宜图胰耸贾展偶笃拥纳睢5牵嵌院苛攀羧词挚犊啻谓饽蚁嘀M砟辏贸龆嗄甑幕钤谒罩萋蛄饲读继铮溡遄潱美淳燃猛逯械那钊恕7吨傺椭渭疑跹希ぷ哟康v随同父亲防御西夏,屡立战功;次子纯仁,后任宰相;纯礼、纯粹为官也都以清正廉洁著称。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宋朝范仲淹》摘要:仲淹不苦也。 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考中进士,出任广德军司理参军。两年后,改任毫州今属安徽集庆军节度推官,上表恢复姓范。 上书直谏 范仲淹所生活的时代,正处在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时期。吏治腐败,财政危机...
相关文章范仲淹的书信趣闻范仲淹小时候的故事
191 欧阳修改革文风划粥割齑
近代从金融垄断发展到国家产业垄断
近代官僚资本的形成及发展
近代官僚资本的缘起及最初形态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的性质和作用
近代外国在华投资的国别、地区及投向结构
近代中国外国投资的发展概况
近代外国对华投资
近代改革土地制度的种种主张与斗争
近代农村土地的经营问题
近代农村的租佃关系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