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整整伴随了三代儿童的成长(3)

2006-10-27 中国新闻周刊 作者:孙展 |  

  出生在1980 年代中期之后的孩子,是很难理解在此之前的孩子们对“小喇叭”的深厚感情。等到他们成长的那个年代,电视已经开始普及,荧屏中声光闪耀的形象自然要比单纯从声音里感知的形象生动得多。孩子们的新偶像已经变成了在电视里唱唱跳跳的“鞠萍姐姐”。动画片、游戏机也日益成为孩子们生活娱乐的重点。

  广播在孩子们的世界中的地位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但从事了二十多年儿童广播的李晓冰却并不这样看,“通过听广播来促进儿童的形象思维的发展,还是很多传播媒体无法取代的。”

  李晓冰还记得自己曾经主持过一段“动物的故事”。一次,一名家在东北的小听众给他寄来一封信。李晓冰打开一看,信封里夹着一只色彩斑斓的壁虎。“我想让您看看我们家乡有多么可爱的小动物。”这名小听众在信中写道。

  “你仅仅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就打开了他们观察动物世界的大门。”李晓冰说,儿童世界的纯真与善良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对此深有感触的还有原少儿部秘书毕东明,她记得曾经有一个小朋友非常喜爱“小喇叭”节目,但是由于父母工作调动到新疆,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听到“小喇叭”,为此他专门写信给节目组诉说自己的烦恼。但节目组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直到当地电波传输设备的改善让这个小听众又重新听到了“小喇叭”,他激动地给节目组来信并寄来了新疆葡萄干和一些土特产表示感谢。

  拿到这些东西,节目组的人都非常感动,“对于你来说,可能是日常的工作,但在孩子们来说,这就是寄托。”毕东明说,算起来,这个孩子已经有四十多岁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对于很多资深听众来说,儿童广播就是“小喇叭”,并如同老照片般定格在了“那个年代”,但从此也再没有能够突破时光的封锁,“小喇叭”在电视和网络的夹击中成为往事。

  2006-09-04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小喇叭》节目开播五十周年的纪念日。

  生于七十年代的我,是听着《小喇叭》节目长大的。那个时候,电视并不发达,更不必说互联网,所以听广播成了学龄前的我热钟的娱乐方式。记得每天下午,我都会准时守候在收音机旁,等待那一声“嗒滴嗒.嗒滴嗒.嗒嘀嗒——嗒——嗒——!小朋友:小喇叭节目开始广播啦!”的开始曲,听孙敬修爷爷讲西游记的故事,听曹灿叔叔讲革命时期的故事,听康瑛老师教儿歌,还有儿童广播剧……

  《小喇叭》节目于 1956年9月4日开播,一直播出到现在,伴随了近三代人的成长,在一段时间内甚至是中国大陆唯一的少儿广播节目,因而也曾经是中国大陆覆盖面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档少儿节目。近年来随着电视.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和无线广播的整体衰落,《小喇叭》在少年儿童中的影响正在不断下降,但对于许多八十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中国人来说,小喇叭仍然是童年生活回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歌手蔡国庆回忆,《小喇叭》节目开始曲中的甜美童声是他在七十年代为小喇叭节目专门录制的;而《听众信箱》的开始曲:“我是小木偶,名字就叫-小-叮-当!我是小叮当,工作特别忙,小朋友来信我全管,我给小喇叭开信箱!”是由播音员康瑛录制的,并经过了技术处理;还有那段《听众信箱》中的:“叮叮当,叮叮当,自行车也会把歌唱,我是人民的邮递员,我给小喇叭送信忙!”是由播音员曹灿录制的。这些声音是《小喇叭》忠实听众最熟悉的,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回忆中的一个符号……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