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神童能轻易掌握课堂知识

2008-10-09 《教育者谬误手册》  | 风平 神童 智商 

  误区:天资极高的孩子能够轻而易举地掌握课堂上的知识

  禁忌话题的发展一般都有着类似的一个过程:最初没有人愿意提起这个话题。一旦媒体介入,便开始众说纷纭。当风平浪静之后,这个话题就获得了自己的价值:人们开始谈论它,人们有了对于该话题的看法,这个话题也不像以前那样敏感。

  目前“天才”正是这样一个时髦的话题。几年之前,父母还不敢肯定地说某个孩子是不是天才。但现在,这个问题有时却过分受到重视。如果一个孩子非常聪明,在班级中是最优秀的,人们就会猜想他是不是个神童。如果有些孩子处在家长的压力下,把很多的时间花在学钢琴、外语或者芭蕾课上,而不是和小伙伴们玩耍,这就不一定能跟天才扯得上了。

  专家们把智商在130以上的人称作天才(一般人的智商都为100)。天才大约占人口的2%,这意味着:天才并不是少数,而是很正常的现象,每个社会阶层的每个家庭都有出现天才儿童的可能。

  与人们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这些天才儿童在学校中很少是佼佼者,他们甚至会是捣乱者、班级中的小丑、或者是不愿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之所以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原因在于:他们原本期望学校能够带给他们更大的挑战,但他们发现事实上,课堂中的知识太简单、太无聊,于是感到很失望,然后就有了反抗行为。不幸的是,有些天资很好的儿童被认为是厌学者,而其他大部分则会平庸地完成了学业,所以很多天才儿童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实在幼儿园或者上学之前,天才儿童就已经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地方。天才儿童一般比其他儿童睡得少,他们愿意和比自己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一起玩,有些孩子还对数字和字母异常感兴趣,喜欢难度较大的游戏,比如象棋,或者表现出不寻常的艺术能力或音乐天赋。有些儿童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像成人一样使用语言,有的儿童在两岁半时就可以说出复杂的条件句来。有些天才儿童甚至完全跳过了婴儿语言阶段,他们在二到三岁时就可以很自然地将话题从某一天突然跳到另一天。在幼儿园里,天才儿童大都会表现出惊人的社会能力。如果他们的这些能力被错误判断或者被遏制,那么他们就会变得内敛,甚至在以后的学校生活中也只是成绩平平。

  如果家长在孩子身上发现了一些相应的特征,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就属于那最聪明的2%。这时家长就应该好好地为孩子和家庭考虑一下:我们是否需要通过智力测试和诊断来确定他是不是天才呢?如果是的话,我们应该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他的生活?不管是否进行测试,重要的是:父母、孩子和学校能够一起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法,使孩子感到满意。例如,很多天才儿童因为老是跳级,经常离开已经熟悉了的班级,因而会感到痛苦。在学校里,他们不仅要学到知识,还需要获得社会能力。没有一个孩子希望总是被摆在局外人的位置上,即使他比其他人聪明他也不愿意这样。很多天才儿童都喜欢正常的学习过程,但是此外还应该让他们有更多的选择,例如:自由选做的作业、智力竞猜或者美术、音乐等等。另外一些情况,天才孩子三年级之后将其送入更高的年级或者在他结束初中的学习后直接升入大学,也可能是正确的做法。

  孩子应该避免顶着“天才”的光环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父母可以向城市和乡镇的教育心理咨询办公室寻求帮助。父母在咨询办公室或者儿童医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在什么地方可以对儿童进行智力测试。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推荐一个合适的地方,在那里能够进行可靠的智力测试,在得出测试结果之后还可以给家长一个大体的建议,使父母了解到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和其他的孩子一样,天资高的孩子也需要成功的感觉,也需要得到大人的认同,这可以使他们感到满意和平衡——区别在于,对他们能够和愿意做的事情家长可以适当地提高要求。

  观点来源:采访赫尔曼-约瑟夫•劳特科特教授,德国天才儿童协会公关工作负责人,柏林。

  “如果让孩子自然地成长,我们将会拥有更多的天才。”歌德在他的《文学与现实》中谈到儿童巨大的发展潜力时曾如此写到。今天,人们经常可以读到关于“儿童发展计划”的文章,它指的是在一个时间阶段里,如果人们确实想开发孩子的智力,就应该让儿童毫不费力地获得数学、语言以及音乐方面的能力。教育学家多娜塔•艾什波利西却提出了一个颇有讽刺意味的问题:“难道一个孩子的潜力发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吗?”

  以前人们总是抱有这样的观点,认为孩子在家中只要按照父母的安排生活就可以了,这样父母的工作也可以不受影响。但今天,爸爸妈妈们总是围着孩子转,就像行星围绕着太阳一样。尽管这样,父母们还是整天担心:我们做的是不是太少了?我们能一无所知地无视孩子能力的发展吗?我们对孩子负有什么样的教育义务?

  科学家目前已一致认为:我们智力中的大部分是由基因决定的。但是具体的发展,还得取决于他们使用智力的情况。孩子接受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得到什么样的工作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父母决定的。非洲的一个谚语这样说到:“拔苗并不会助长”。因此人们尽可以放心地省掉一大笔花在早期智力开发上的钱,孩子能力的提高只需要父母能给他们时间去做他们感兴趣的事情。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期的儿童,会相应地对声音、捉迷藏、形状、动作、字母、数字、或者特定的话题感兴趣。这时,如果父母能够积极地配合他们的兴趣,而不是抑制他们的兴趣当然是最好不过。所有的婴儿都会经历一个把手中的东西扔到地板上的阶段,这时父母不应该责怪孩子,而是要把东西再递给他,因为孩子实际上想知道这些东西下落的速度有什么不同。稍大一些的孩子有时会对物品从形状、颜色、目的等方面的分类产生很大兴趣。孩子也会热衷于将针线盒里的纽扣或者线轴拿出来,或者整理工具箱里的木块和螺丝。这些事情也要允许他们去做。

  即使没有读过有关儿童发展计划和早期智力开发方面的书籍,父母也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很简单,就让孩子按照他的好奇心行动,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当然,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不仅仅取决于孩子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取决于他的个人兴趣和天赋。在这点上,尊重孩子和对他们自我价值感的培养至关重要。如果一个孩子身体健康,在音乐、语言或数学方面很有天赋,那么在这方面对孩子着重培养是有好处的。成功的经历会使孩子感到开心,并能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成绩。语言是大脑和思维的动力,即使小孩子还不能正常地交谈,父母也应该从一开始就多和孩子说话,就连一举一动也要伴随着语言描述。念诗就是一个极好的练习,这样可以使孩子对语言的声音结构更加敏感。同样,喝彩和歌唱都可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对父母来说,向孩子解释世界是一件最重要也是最美好的事情。孩子在他们的生活道路上获得的知识和教育是他们构建生活的基础,也是别人永远都无法夺走的财富。

  “对世界知道得越多,世界就会变得越精彩,” 作家多娜塔•艾什波利西在她《七岁儿童需要的世界知识》一书里,加了这样一个标题——她引用了歌德的原话:“人只能看到他知道的东西”。这本书是2001年的畅销书。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明白,不要做自以为是的父母,而应该向孩子们展示世界的趣味和生活的奇妙。以下是一些来自书中的例子。

  关于这个世界,七岁的孩子应该经历过哪些事情?

  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如果没有你的话,……”,“那样我们会想你……”

  要争取成功,同时也要能承受失败

  曾经原谅过大人一次不公平的惩罚

  感受心灵波动的场景,比如“由于悲伤说不出话……”

  用枕头打着玩

  曾经在别人家里过夜

  知道一条只在自己家里有效的家庭习惯

  捐赠。把钱放到乞丐的帽子,吉他盒或者募捐箱里

  自己提出的改进建议曾经被付诸实施

  能感觉到世界是变化的。

  知道祖母拥有的是另外一种生活经历。

  挑出一样东西保存下来准备留给自己的孩子

  收集过一样东西(或者打算收集一样东西)

  有过修理东西的经验,在购物时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这能修理吗?

  和大人一起分担过一项未完成过的任务

  经历过播种和收获

  能够接通和开关电器(如录音机……)

  能从一张无字无画的白纸上感觉到紧张和喜悦

  调解过一场争吵。在路上碰到过吵架的场面

  知道水果的种类,并知道如何根据香味区别它们

  能够合理分配自己的力量(如在打鼓时,按摩时)

  能够接收电话传递的信息,记住并转告他人

  能够砸钉子、旋螺钉、换电池

  别人的东西掉在地上懂得帮别人捡起来

  懂得让别人把话讲完,自己也能够把话说完整

  从经历中得知,自然既是朋友又是敌人

  和家人协商过某种规定,并有过改变规定的经历

  感觉过自己的脉搏,也感觉过朋友的和动物的脉搏

  为作为一个“孩子”而自豪。只是作为孩子

  观点来源:采访乌里希•迪克迈尔,青少年儿童心理学家,慕尼黑;乌里希•迪克迈尔:《父母手册》(1-6)。罗沃特袖珍书籍出版社,汉堡兰贝克2001;多娜塔•艾什波利西:《七岁儿童需要的世界知识》,《儿童怎样发现世界》,安特耶•昆斯特曼出版社,慕尼黑;《女友》2004。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误区:神童能轻易掌握课堂知识》摘要:普遍看法不同的是,这些天才儿童在学校中很少是佼佼者,他们甚至会是捣乱者、班级中的小丑、或者是不愿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他们之所以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原因在于:他们原本期望学校能够带给他们更大的挑战,但...
相关文章大象三明治与神童的回答数学课堂教学的几个误区
浅谈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3岁熟读唐诗是神童?
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最佳时间不可错过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如何进行批评教育
学龄前儿童教育很关键 宝妈应该注意5件事
家有二宝 怎样让两个孩子和谐相处呢?
别说隔代育儿不好 这么多好处你可能不知道
真正聪明的父母常常会将这三句话挂在嘴边 难怪孩
父母的焦虑和受教育程度成正比 精英阶层的孩子压
孩子越乖长大越痛苦 别再这样“夸”孩子了
对孩子发脾气是最坏的教育 聪明家长用3招招招管
为什么有的孩子感恩父母 有的孩子锤杀父母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