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自强心(2)

2008-10-17 《富母之路》  |  

  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小声的严肃的告诉孩子,如果这种表现继续进行下去,那么回家以后就会承担什么样的后果,如果孩子继续进行,那么回家以后父母就应该按照提醒所说的,让孩子承担自己不良行为的后果。

  但在孩子承担这种后果之后,一定要注意运用我们前面所讲过的“回抚”手段。如果孩子因为委屈而大声哭泣,那么就不要说话,等到孩子平静后,把白天所发生的一切重复一遍,指出孩子不对的地方,并明确自己对这件事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父母之所以这样做都是因为爱他。

  当然,每个人每时每刻的心情都是不同的,如果在公众场合,父母当时心情烦躁,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而出现对孩子严厉责怪的行为,那么在这个时候,家庭中其它的成员,千万不要进行参与。父母要做的是,在回家后晚上的时间,加大“回抚”孩子的力度,帮助孩子叙述这个事件发生的起因、过程,让妈妈不愿意看到的不好行为不要再发生,以及未来在发生这种情况,妈妈爸爸希望孩子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不过,这种在其它人面前对孩子的爆发性责怪行为,尽量越少越好。只有这样,孩子的“自尊心”才能得到良好的培育。

  针对孩子在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这个时间段内“自强心”的培育问题,有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和生活的紧张以及对“自强心”理解的不透彻,给忽略掉了。

  在这一时间段内,因为孩子复制采集、收集和储存信息的速度明显加快,信息范畴和种类不断拓展,信息量明显增加,以及孩子对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方式的尝试使用,所以他们在父母面前不断地运用逻辑思维语言外在表现方式进行自我表现。面对孩子在这一阶段表现出来的现象,有些父母却往往会因为不了解其本质原因而忽视或产生烦躁情绪。

  6. 实现对孩子“自尊心”、“自强心”的培育

  通常意义上讲,良好健康的“自尊心”和“自强心”就像一对孪生兄弟,良好的“自强心”是在良好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它们的形成时间几乎是相同的。父母从孩子2岁开始,也就是当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进入中后期的时候,针对孩子“自尊心”和“自强心”的培育就应该开始进行了,而且几乎是同时进行的。

  自尊心

  什么是“自尊心”?

  简单的说就是“被重视性逻辑思维”。由于成长所依赖的客观信息环境不同和父母培育目的不同,导致培育方案也不同。所以,不同的孩子,其“自尊心”所关注的点及其表现的“比较环境”就不同,这样一来,不同孩子为培育“自尊心”所需要的信息环境也不尽相同。

  如果孩子对“识字”非常有兴趣,那么这个孩子在参加以“识字”为主题的活动(游戏等)中,识字量多少的比较就会成为孩子在这个“比较环境”中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如何形成的?

  根据父母对孩子培育的目的,科学合理的在孩子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和丰富成长过程以及所依赖的客观信息环境中,科学合理的帮助孩子实现“兴趣性逻辑思维”的培育;在此基础上,在孩子“心理健康”成长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合理应用“比较环境”种的“比较心理”父母所希望的“客观自尊心”就能得以良好的实现。

  自强心

  什么是“自强心”?

  就是在“自尊心”初步形成后(相对短的时间范围内),能够在逻辑思维基本结构创建期和丰富成长过程中,通过“比较环境”和“比较心理”在信息环境中呈现出更为强烈的“被重视性逻辑思维”外在表现的过程。

  例如,一个孩子对“识字”非常感兴趣,那么这个孩子在参加以“识字”为主题的活动(游戏等)中,因为没有得到想象的名次或者是老师的表扬而闷闷不乐,甚至会出现不吃饭、拒绝再参加类似的活动或者不上幼儿园等一系列行为表现。这就是孩子“自强心”受到一定伤害的表现。

  “自强心”是如何形成的?

  父母对“自强心”的合理培育更应当小心谨慎,因为在“比较环境”中, “心理比较”是个强烈的过程,不恰当的培育方式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理健康”在没有得到预先设定好的保护措施下自我崩溃。这种“崩溃”,不仅会使孩子已经有的“自强心”受到影响,也同时会使它的“孪生兄弟”——“自尊心”受到极大的打击。此前从培育目的出发,精心培育的“兴趣性逻辑思维”也会消失和改变,那么父母所期望实现的培育目的就很难得以顺利实现了。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