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文取材,一箭双雕——阅读教学中适宜随机进行的小练笔(2)

2008-10-18  |  

  3.填补空白。

  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教学时,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对全面完整把握内容,披文入情,具有重要意义。练笔也可以是填补空白的有效手段,如,教《五彩池》第二自然段,可紧扣辐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号,让学生想象作者未尽举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状,并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种种形状写出来。通过写,五彩池的千姿百态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对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认识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升华。

  4.凸现思想。

  文章的思想在语言文字中若隐若现,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写时的整理和加工,可以使这种思想变得明晰而完整。如,于永正老师教《白杨》时,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练习:“现在我们就以课文中这位叔叔的事儿写一段话。巧了,这位叔叔也姓杨,我们就称他杨叔叔吧。写的时候,请用上刚刚学到的‘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这几个词语。”赞颂白杨不是课文的写作目的,赞美人才是课文的中心所在。于老师设计的这一训练,不但使在文中对表达中心起关键作用的两组关联词及时得到迁移运用,而且在树与人之间搭起一道桥梁,写的同时,课文的中心思想已跃然纸上。

  5.显化情感。

  “情动”固然是“辞发”的先决条件,其实在写的过程中二者常常是相伴相随的,或是互为因果的。因而,我们有时可以借助以课文内容为素材的练笔,让文章内蕴的情感涌出纸外。《难忘的一课》第三部分写道:“我”看见教室墙壁上挂着的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的画像就眼睛湿润了。这些司空见惯的画像为何让作者双眼润湿,学生往往无法理解。教学时,可让学生回顾从社会课或其他途径所了解到的,说说画中的人各是什么人,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民族哪种品质或精神。然后,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位,用几句话写出他是什么人,从他的身上可以看出我们民族哪种品质或精神。在写的过程中,学生对“我”的眼睛为何湿润心领神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