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依恋”出问题了吗(2)

2008-11-09 《为了孩子》  |  

  1

  0

  9.即使在家中,也很难接受陌生人的亲近。

  1

  0

  10.到了新的环境,刚开始可能比较拘谨,但不到10分钟就可自在地独自玩耍。

  1

  0

  11.能够很容易地让不熟悉的人带出去玩。

  1

  0

  12.在不熟悉的环境中,虽然父母在身边,仍表现得很拘谨,不愿独自玩或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1

  0

  13.能在妈妈身边独自玩耍,不时向妈妈微笑或和她说话。

  1

  0

  14.与妈妈在一起时,很少关注妈妈做什么,只顾自己玩。

  1

  0

  15.与妈妈重聚时,紧紧缠在妈妈身边,生怕妈妈再次离开,怎么安慰都没有用。

  1

  0

  16.在妈妈的鼓励下,能比较放松地在陌生场合表演节目。

  1

  0

  17.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妈妈的拥抱,或与妈妈亲近。

  1

  0

  18.在哭闹时,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使其平静下来。

  1

  0

  19.在妈妈的鼓励下,能很快和陌生的成人玩耍或说话。

  1

  0

  20.不怕生,第一次去别人家里,就能自在地玩耍。

  1

  0

  21.与妈妈重聚时,有时会表现出生气、反抗、踢打妈妈的行为。

  1

  0

  把1、4、7、10、13、16、19得分相加得到总分A; 2、5、8、11、14、17、20得分相加得到总分B;3、6、9、12、15、18、21得分相加得到总分C。哪组得分最高即代表孩子倾向哪种依恋类型。如果ABC分数几乎相等,则是D。

  A 安全依恋型

  B 回避依恋型

  C 矛盾依恋型

  D 混乱依恋型

  以上4种是最常见的依恋类型。心理学家发现,比较后三种类型,安全依恋型的孩子在学龄前期(3~7岁)表现为——

  ◎更多地把时间用于探索环境、而不是用于查看妈妈是否在场;

  ◎语言能力发展出现得更早、更有成效;

  ◎更能够顺利地与同龄伙伴一起玩耍,获得更好的交际技能,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能更迅速地适应学习任务,并成为游戏中的谈判高手。

  所以,“安全依恋型”是健康的依恋类型,而后三者是不安全型依恋类型(以“混乱依恋型”最严重),需要爸妈提高警惕,及时改善,以免影响孩子的将来。

  ★孩子达到“依恋障碍”了吗?

  非安全型的依恋类型如果没有得到积极及时的调整,孩子有可能形成心理疾患,我们称之为“反应性依恋障碍”。

  爸妈如果担心自己的孩子可能有依恋问题,可以做下面的测试(根据《心理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IV)的标准):

  表现

  是

  否

  抑制型

  持续不喜欢和照顾者亲近,比较冷漠(如冷冷地凝视)。

  1

  0

  对熟悉的人也很戒备,保持警惕的距离。

  1

  0

  拒绝从别人那里接受照顾,常常非常坚持自己不需要任何人的帮助。

  1

  0

  情绪波动明显,或者是经常痛苦,继而出现攻击行为或退缩行为(比如在地上缩成一团)。

  1

  0

  不管发生什么情况,很少有情绪反应。

  1

  0

  经常对同伴、兄弟姐妹和照顾者表现出攻击行为。

  1

  0

  去抑制型

  3岁之前“过分的粘人”。

  1

  0

  学龄前期过快地对陌生人表示友好,过分亲密。

  1

  0

  不加选择地对陌生人表达感情。

  1

  0

  经常寻求他人的大量注意。

  1

  0

  以上表现通常开始于5岁之前。

  1

  0

  以上表现与其年龄不相符。

  1

  0

  得分相加,如果总分大于6分,要高度怀疑有“反应性依恋障碍”倾向,可以到专业的心理医生那里通过各种评估(谈话、游戏、观察)来确诊。

  数一数:哪些因素影响了“依恋”?

  哪些因素会造成不同的依恋类型呢?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来改善依恋关系呢?下面来介绍最主要的几种影响因素:

  1.抚养方式

  照顾者(尤其是妈妈)能否提供孩子合适、积极、温柔、细致的照顾,即要“专心致志”、“身体接触”、“话语激励”、“物质激励”、“及时响应”。早期失去母亲的照顾(尤其是3个月~1岁之间)、容易忽略孩子、身体照顾不足或者过度照顾等,都可能造成依恋问题。

  2.抚养的稳定性

  有些孩子身边并不缺亲密的照顾者,照顾方式也比较合适积极,但却因为各种原因经常调换照顾者(如本文最初的案例丽丽)而造成依恋障碍。所以照顾者的稳定性与照顾的性质是同样重要的。

  3.家庭因素

  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家庭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和心理空间来源,所以家庭的各种问题——比如父母失业、婚姻问题、经济困难、兄弟姐妹的出生、照顾者有无足够的社会支持等会通过间接的方式影响依恋关系,不可小视。

  4.孩子的先天“性情”

  不论外界环境怎么变化或者父母的行为如何改变,有些孩子就是天生随和好相处,而有些就是喜欢发脾气,有些永远精力充沛,有些就是安静小心、动作缓慢,我们说这就是“性情”,是每个孩子先天具有的稳定的情绪反应及调节方式。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性情及时调整自己的养育风格。

  5.父母的依恋风格

  身为父母,我们曾经也是母亲怀里的孩子,所以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你要清楚自己也是有一定的依恋风格的,而它必然会在抚养过程中发挥作用,影响孩子的依恋方式。

  研究发现,安全型的父母容易养育出安全型的孩子,而回避依恋型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的要求回应不足,矛盾依恋型的父母则在养育遇到困难时表现焦虑、不知所措,对孩子的照顾没有足够的稳定性,这些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改善依恋关系的一般方法:

  1.尊重孩子的先天“性情”

  孩子的人格气质是影响依恋关系的重要因素,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气质不同做出调整:

  ◎“好养活”型:占40%,孩子从小表现积极,吃睡有规律,适应性强,对新环境充满好奇,情绪稳定。

  TIPS:这是一些“乖宝宝”,不需要父母太操心,甚至在他们应该有情感需要时也显得很“懂事”,反而容易让父母忽视对他们情绪的觉察,所以“好养活”也要“勤浇灌”哦!

  ◎“难伺候”型:占10%,吃睡无规律,面对新环境习惯退缩,经常情绪低落。

  TIPS:这类孩子对父母的要求最高。爸妈一方面要更有耐心,对孩子的行为保持一种幽默感,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在身边的、保护和支持自己的;同时又要有一定的底线,建立清楚的行为规范,不能让孩子由着性子闹。感到有些疲于应付的父母,要适当安排时间暂离孩子,给自己“休息加油”的时间。

  ◎“慢热”型:15%,不太活跃,面对新环境表现平静,有时略有退缩,情绪不太高涨。

  TIPS:这类孩子对新环境、新状况的适应需要时间,所以爸妈要有耐心,经常陪伴在孩子身边,直到他的情绪由小心谨慎变成轻松面对。不要试图用频繁的提问、教导和指点来培养孩子探索环境的能力。

  ◎混合型:占25%,孩子好像上述3种特点都具备,但又没有那么极端。

  TIPS:对于这类孩子,爸妈的养育方式要更加随机应变。

  2.加强父亲的作用

  在孩子3岁后,父亲在依恋关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父亲的作用与角色和妈妈是完全不一样的,爸爸最重要的工作是孩子的“游戏伙伴”,陪伴孩子度过吃饱穿暖之外的时光。随着孩子(尤其是男孩)身体发育逐渐强壮,会更需要爸爸的以肢体为主的玩耍和打打闹闹的游戏活动。

  3.改善父母自己的依恋类型:

  请你做一个测试:当你和别人相处时,以下哪种最符合你的表现?

  A.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会使我感到不舒服。

  B.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我能安心地依赖于别人,也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

  C.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

  答案:A回避依恋型 B安全型 C矛盾依恋型。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