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赏析 苏轼诗词·宋朝(5)

2016-06-03  |  

  长期积弱的宋朝,多么需要这振奋人心的胜利和指挥若定的人才!然而,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却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牾。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自笑多情善感、慨叹光阴虚度,而无可如何地归结为以酒浇愁了。历史与现状的强烈对比,希望与实际的尖锐矛盾,不能不使作者的感情由壮阔豪迈一变而为郁愤苍凉。这同南宋辛稼轩《破阵子》词中由梦境回到现实之后,所发出的“可怜白发生”的感慨⑨,是颇有互相仿佛之处的。“人间如梦”这调子自然失于低沉,但它终究不能盖过由上文壮丽山河与英伟人物交互辉映所给予人的磅礴气象。

  长期以来,北宋词坛盛行着缠绵悱侧之调。熙宁八年(1075),苏轼所写《江城子·猎词》,已经以粗犷豪壮的气象显示了苏词的独异风貌。这首《念奴娇》更在北宋词史上第一次以如椽大笔塑造了英武盖世的人物形象,寄托了词人振兴北宋积弱局面的殷切企望,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道路。其境界之宏大。格调之豪壮,气象之峥嵘,都是前所未有的。宋人有的把东坡这首词比做“如教坊雷大使之舞”⑩,有的说,这首词须得要关西大汉手持铜琵琶、铁绰板来进行演唱11。这都把《念奴娇》这首壮词的“横槊气慨”、“英雄本色”,形容得淋漓尽致。

  苏东坡这首《念奴娇》,以“横槊气慨”异军突起地出现在充满脂粉气息的北宋词坛上,确能使人如登高远眺,耳目一新。但苏轼也由此招来不少讥诮。“雷大使”的比喻,“关西大汉”的故事,都是多少含有微词的。有人虽然不能不承认这首词“极天下之工”,然而又总觉得它“要非本色”12。按照这种传统的偏见,词人就不能越出婉约派的雷池一步而有所创新。其实,任何文学形式要得到长足发展,它就必须面向广阔的社会生活。并在艺术上不断创新。苏轼这首《念奴娇》正是在这两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取得了独诣的成就。

  文艺史的发展,决不辜负勇于适应规律而大胆创新的有心人。苏东坡以《念奴娇》的横槊气概,在北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虽然这类壮词在《东坡乐府》中为数了了,并且被同时人目为“别调”、“变格”,但它却以崭新的面貌,显示了不可忽视的生命力,而为宋词的长足发展“指出向上一路”13,成为南宋蔚为大观的抗战词派的一个滥觞。后来,在反民族压迫伟大斗争的风雷激荡下,南宋词坛“大声镗鞳,小声铿钩”,创作慷慨悲壮的词章形成**,从词风的承受关系上说,不能不把这视为苏词“横槊气概”、“英雄本色”的延伸和发展。因此,评价《念奴娇》,对于它在词史上的革新独创、拓疆开路之功,是尤应予以重视的。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