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引进小学美术课堂(2)

2016-11-04  |  

  在内容的选择上,我首先选择较为简单的图形,让学生“试手”。我先让学生学剪“喜”字,这是典型的轴对称剪法,而且都是直线剪法,训练也是从有痕到无痕。在实践中,我还要求学生变魔术,在原作品上略加一些剪纸语言,如锯齿纹、月牙纹等把喜字中的“口”都变成空心圆、变成人物的眉毛、眼睛,这不但增加了曲线剪法,而且使图案更加美丽。不少同学学会了喜字、福字、挂钱等的剪法后,还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成功的愉悦感,给学生一种无形的动力。植树节让学生剪各种形状的树、树叶;六。一节联欢,让学生自己动手剪喜欢的、有创意的表演服装、道具;国庆节剪贴国旗、剪窗花;元旦节举办剪纸作品展览等。

  剪纸在表现技法上,可以分为阳剪和阴剪两大类,阳剪讲究“线线相连”,阳剪强调“线线相断”同时应做到“五要素”:圆、类、方、缺、线,要达到圆如秋月,饱满圆润;尖如麦芒,尖而挺拔;方如青砖,齐整有力;缺如锯齿,排列有序;线如胡须,均匀精细。

  当然,和欣赏任何好的艺术品一样,优秀的剪纸作品也往往让人感觉不到技术的存在。技法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它不应是学习的唯一目标,应是学习过程中所需要掌握的本领。同时,在剪纸教学中,除了要练好基本功,激发学生剪纸学习的兴趣,还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一步步的学习中掌握传统,剪出新花样。

  1、“随形附物”式的涂鸦剪。

  这样的剪纸教学不过多地强调技法和严谨的造型,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和感兴趣程度,重点在于让学生感受到剪纸是一种乐趣,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能体会到创作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乐学,打好剪纸学习的基础。

  如“随意形”的教学:将一些不规则的图形,如剪纸用剩的大边料等,根据形状的特点联想事物,再运用剪纸的基本纹样刻画出事物的特征,从而创作出具有观赏性的剪纸作品。再如“同形异纹”的教学:提供给学生具有多样性的事物的轮廓纸,如蝴蝶、鱼等一些变化多端的物体的轮廓大样,让学生运用掌握的纹样给物体打扮,形成别有风味的“同形异纹”的系列剪纸作品。

  2、“观花走马”式的临剪。

  “临剪”指把原样放在旁边,看着样子剪。有了上面涂鸦剪学习产生的兴趣后,学生就会希望自己也能剪出漂亮的作品,由于学生剪纸能力的限制和对剪纸艺术掌控的不足,还不能凭想法创作,这就需要提供优秀作品并引导他们进行“临剪”,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素材与技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临剪有临变的因素,就是学生在临摹的时候不要求做到百分百的相似度,对大的结构可以适当用笔或指甲抠一下定位,同时,可以在原作的基础进行纹饰的变化或增减,也可以是外形或动作上的变化,只要抓住原作的寓意与意味。这样的处理方式既可以让学生在临剪中学到优秀作品的精髓,添加自己的想法,又不会因能力的局限而有所束缚,仍然保持学生在剪纸上的兴趣。

  3、“移花接木”式的组合剪。

  六、剪纸的传承与创新

  剪纸的材料虽然简单,但也有利有弊。例如:手工纸的色彩稳定,不易退色,只是纸质稍厚,不利于多层剪制;同时宣纸柔韧、绵薄可着色,但易粘连在刀头被损坏,造成刀口不平整。如果第一层和最后一层使用手工纸,把宣纸夹在手工纸中间,再剪制,那么就可解决两种纸张存在的缺陷,发挥各自的优势,制作出完美的作品。如遇喜事,也可将纸面光滑,多层剪时易滑开的闪光纸夹于手工纸内,进行创作,同样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当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传统纸张,做到扬长避短,更要积极推陈出新,选择具有特色的材料,创作出新的剪纸作品和新的欣赏价值。

  1、水墨剪纸。

  顾名思义是“剪纸”加“水墨”的表现手法,它不同于染色剪纸。首先,在方法上,“染色剪纸”是先剪再染,色彩的染制根据形象的需要决定,起到丰富剪纸作品色彩的作用。“水墨剪纸”是先染后剪,染时自由发挥,可随性而染,也可根据某一事物的感觉而染,亦可采用中国写意的绘画形式而染,注意色彩的纯粹与搭配即可,接着,根据色彩的倾向或表现的内容创作。其次,在呈现效果上,“染色剪纸”中色彩的运用加强了形象的表现力,具有浓郁的装饰意味。“水墨剪纸”中的色彩与形象既相互衬托又各自为主,由于是先有色彩再思考形象,因此色彩给形象营造了一种抽象、朦胧的韵味,一种似是而非、近似天成的趣味,同时,在镂空造型的形象上,色彩的虚实变化自成一格,犹如中国水墨画般的写意效果,别有一番滋味,使作品不仅有剪纸的质朴与寓意,而且有水墨画的灵动与韵味,使其别具一格。同时,水墨剪纸比染色剪纸在技法上有着更多的自主性发挥,容易激发孩子的兴趣,更好地开展实践活动。

  2、树叶剪纸。

  民谣“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具有别样剪纸的画面,也提供了新的剪纸材料——树叶。“绿色,是生命的颜色”将生命与树叶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哪怕是泛黄的树叶,也散发着生命的气息。同时,生命崇拜是剪纸永恒的主题,对祖先的崇拜和繁衍生息的观念,在剪纸中比比皆是。如果用具有生命寓意的树叶来表现对生命崇拜的剪纸内容,那么生命的文化寓意将得到最大的展现。教学中,首先要考虑树叶易折易碎的特点和形状的局限性,采用简洁大气的造型,形成类似于原始彩陶纹样或岩画的艺术效果。其次根据树叶中水份的影响,在新鲜时剪制,因为此时的树叶有一定的韧性,再把完成品夹入书册中压平保存。当然,也可以根据树叶色彩的变化,创作别有风味的作品。

  3、泡沫纸剪纸。

  “泡沫纸”这种材质严格来讲不是纸,而是一种具有一定厚度、易剪刻保存,不易扯坏的具有较大可塑性的特殊软材料。它不仅适合学生单独创作,也适合学生群体创作,而且创作的作品不仅有剪纸的韵味,更具有浮雕的效果。它与众不同之处在刀法的运用上,“切”与“划”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切”是指用刀时必须要像手拿钢锯一样,上下、来回切动,用力要刚劲、均匀,注意不要左右来回摆动,握刀上下必须垂直,刻出的剪纸才会上下一致。“划”是指握刀时使刀与纸形成一定的角度,使刻出的图形产生上下渐变的效果,形成立体的造型效果,同时剪纸的正面与反面会呈现相似却不相同的作品效果。当然,在剪纸时,下刀和起刀必须做到准确与果断,特别是在刀与刀之间连接的地方,否则,线条就容易被刀刻断或者刻不断而把剪纸撕坏。

  除上面介绍的材料,还有吹塑纸剪纸、的确良布染色剪纸等,这些材料的使用,既保留了剪纸本身的美感,又因材料的特殊性使作品产生与众不同的韵味,获得新的欣赏价值。学生在材料的选择运用中,不仅提高了剪纸的技法,激发了剪纸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实践领悟了创新的重要性与价值,将创新的思维从实践的运用提升到思想的认同,有了技法的承载,思维的创造力会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七、剪纸的普及与推广

  剪纸作为正在被遗忘的非物质文化,不仅需要抢救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专家学者进行濒危资料、文献、作品实物的搜集、记录、保存,更需要教育者将它作为一种常识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们。作为教育的起步阶段,应该在小学剪纸教学中用“守”来传承我们的剪纸文化,用“变”来丰富我们的剪纸文化,要让它作为一种气、一种血液、一种生命元素活泼泼地流动在今人特别是新一代的身上,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场。

  作为我校的一个校本课程,剪纸艺术正处于实施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尝试已经略有成效,在全校师生中要全体,全面的普及与推广,希望更多的孩子传承并创新这一古老的中国艺术,让我们的中华瑰宝在祖国的各个角落开花结果。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