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动静之道”(4)

2014-01-22  |  

  因此,要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而且还要让学生不因学习过程而改变自己健康的本能,就只能走第三条道路:采用科学的方法把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份消耗或者过滤掉,从而更有效地利用留下来的高浓度的静下来的本能要素。问题在于,我们有多少人在着力于提高学生静下来的本能成份时,还愿意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消耗掉,对学习并没有多大用处的动起来的本能成份?尤其是,如果消耗或者过滤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份,比通过“威逼利诱”压抑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份更艰难时,教师们会做何选择呢?还有,在一个班级里,如果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来消耗或者过滤学生动起来的本能成份,而受益的却是非语文学科的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语文老师,你会选择做这件事情吗,尽管做这件事情可以提高学生多学科的总成绩?

  

  要让学生在课堂中静下来,就得先让学生动起来,这更应该是一个事实,而不再是一个理论。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一是就是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可以通过让学生动起来实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静下来的目的;二是在多个学科之中,应该由哪些教师让学生动起来,又应该由哪些教师让学生静下来,因为在教育实践中让学生动起来往往会牺牲特定学科的教学时间与教学效率,尽管会提高学生整体学科的学习效率,与之相应,让学生静下来则可以富有现实意义地提高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效率与学习成绩。

  要让学生动起来似乎并不是一件难事,但在学校这个极度好静的地方,要为学生动起来安排时间和设计活动(课程)反到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首先我们要在心理上接受学生动起来和静下来都是他们的本能,并没有高尚与低*之分;当然,这并不能否定不适动的动起来对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也不否定不适动的静下来对课堂教学的打击,所以动与静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根源在于动与静的适当与否,因此这就要求在学校要建设一种健康的运动文化,而不要一味地将运动视作洪水猛兽。其次,要在课程安排中关注学生动与静的比例问题,让处于好动时期的学生始终处于静的状态,的确是为难了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课程安排中要安排足够的让学生动起来的课程,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学生在需要静的课程中静得下来。再次,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允许学生有适度的运动,只是运动的幅度可以小一点,比如让学生笑一笑,让学生在课堂中有适当走动的机会等等。最后,也是最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既然动是学生的一种本能,如果我们不对学生的动给予合理的安排,它就会产生不合理的动,而这不但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伤害,还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持久的负面影响,因为在学习过程中运动不但起着让学生释放的功能,还起着让学生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功能。

  既然我们知道应该让学生先动后静,也知道应该如何让学生先动后静,可又应该让谁来承担让学生先动后静的义务呢?尽管对学生来说每天的学习时间都那么的漫长,但就第一位科任老师来说课堂时间却非常有限;对每位学生来说,在一天的学习时间中抽取一部分时间出来开展适度的运动是非常科学的,但对每一位科任教师来说这却是极大的损失!于是这就把科学上非常有道理,逻辑上非常有学法的一件事挡在学校教育,尤其是挡在了课堂教学的门外。既然让学生动起来的受益者是所有学科教师,这就意味着所有学科教师都有义务为学生动起来让出时间,这就需要学校在课程安排上要有整体考虑,而不要将让学生动起来的义务强加给个别教师;当然,每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也要适度考虑学生的动静结合,不能因为学科知识的重要性,就过度地压抑学生动起来的本能,这往往是得不偿失的,既剥夺了学生学习合理掌握运动方式的机会,也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实现静下来的目的。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