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动静之道”(2)

2014-01-22  |  

  在学习过程中,既有要求学生动起来时候,比如体育课,再如探究课与研究课;也有要求学生静得下来的时候,如数学课、语文课等等;但总得说来,课堂教学对学生静下来的要求,远多于对学生动起来的要求要多,不但要多,而且是多得多。用较为抽象的话来说,要求学生掌握技能或者经验的学习活动,往往对学生动起来的要求会高一点;要求学生学习知识的学习活动,对学生静下来的要求会高一点;而学校教育则以学生知识学习为主,以学生技能或者经验学习为辅,这必然要求学生要有静下来的本事,至于学生是否动得起来似乎并不特别重要。

  由于学校处于以知识与文化取胜的生活氛围之中,长期如此,学校形成了对静的热爱与褒扬和对动的讨厌与批判的习俗。《孟子·滕文公上》所言:“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这就意味着以静为代表的劳心者,不但在文化习俗上,对以动为代表的劳力者有优越感;事实上以动为代表的劳力者也的确被以静为代表的劳心者所统治。所以,学校更倾向于将学生教育成以静为代表的劳心者,而不是以动为代表的劳力者,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喜静而厌动”也就不再是一件令人困惑的事情了。尽管把劳心者与劳力者如此分类并不科学,但尽可能让学生静得下来,却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

  

  虽然课堂教学也希望学生有动起来的时候,但总体上还是以学生静下来为主。因此,课堂教学的困难在于,在学生这个年龄,他们动起来的本能成份,可能远大于静下来的本能成份;而课堂教学对他们静下来的本能成份的需要,却又远大于动起来的本能成份。相信老师们在课堂教学中遇见要学生静下来但学生却动起来的时候,远比要学生动起来学生却静下来的时候要多,而且是多得多,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学生群体中,随着上课时间的拖长,与上课内容难度的加深,静下心来听课的学生越来越少,而调皮捣蛋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对学生个体而言,他们这个年龄是行为强过意志的年龄,也是行为发育胜过意志发育的年龄,他们比成人更好动,而且控制自己好动的能力又大大地弱于成人。因此,在成人看来,不但孩子们的确动得比较多,和成人相比就动得更多了,也以此彰显了学生易动而成人好静的特点。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