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养成写小随笔习惯积累写作素材(2)

2016-01-28  |  

  二、训练点之二:文本动情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善于捕捉文章的“动情点”,以拨动学生的心灵之弦。一旦文本的情与学生的情交融在一起,便会产生巨大的“情感磁场”。在教学《黄山奇松》这一课时,要体会迎客松的饱经风霜和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同学们结合课前搜集的材料体会一下。学生习作如下:我生长在岩石缝中,忍受风吹日晒,没有泥土,紧靠一丁点空气或腐败花草的营养过活等。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我更是经历了800多个寒来暑往。

  教学中,老师对这段文字没有过多讲解,而是让学生转换角色,与文本对话。真正让学生体会到迎客松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风风雨雨,所以读 “饱经风霜”这个词时,体会到文本带给他们的震撼,实现文本与心灵的碰撞。让学生在思考中感悟,在对话中释放,从而使学生获得阅读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并将它诉诸笔端。

  三、训练点之三:文本精彩典型处

  儿童都有天生的模仿才能。仿写是训练小学生写作的一种重要途径,它在小学生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这一过程中起桥梁作用。在阅读教学中,遇到好的文章或精彩、典型的片段,我们就不应该错失学习和模仿的机会。仿写可以针对全篇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片断练习,可以是句式表达、开头结尾、过渡照。

  阅读课中比如在阅读课读《社戏》这篇文章时,有一段看社戏途中精彩的景物描写,借此引导学生分析学习作者动用各种感官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是怎样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再让学生对比阅读归航途中的景物描写,让学生明白写景不是干巴巴地写景,或无病呻吟,而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理解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然后让学生尝试写作《校园秋景》,因为秋天有两种情愫,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凋零的萧瑟。要求学生写景时选择一种情感来表现,然后评讲,效果较好。现在即使是基础较差的学生也会在文章中懂得运用适当的景物描写,抛弃了原先的干巴巴的叙述,明白仿写时,首先要找准具有鲜明特征的典型或精彩文段。

  四、训练点之四:文本思辨争议处

  如在教学《厄运打不垮的信念》这篇课文时,主人公谈迁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厄运时该何去何从成为学生争论的焦点。在学生争论后诉诸笔端,这样谈迁精神便跃然纸上。

  抓住文本中人物的特点,挖掘其内心复杂的心理,多视角剖析和描画是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强化个性化表达的突破口。

  把握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主阵地,依托文本,寻找随文练笔的落点,适时适度地进行课堂练笔,这样既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起独特作用,更对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发挥持续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作用,让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整体构建,实现“语言”和“精神”的同构共生,进入“禅房花木深,奇峰报晓春”的佳境。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