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

2016-08-08  | 立宪 大璋 立宪派 

  姓名:张謇,字季直,号啬庵。

  出生地:江苏南通

  生卒年:1853年-1926年

  历史评价: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是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物。

  张謇兄弟五人,他排行第四,故南通民间称他为鈥溗南壬潯9庑鞫甓骺谱丛⒘⑾芘闪煨洌迥┟癯踔氖狄导摇⒔逃摇⒋壬萍摇G迥┟癯酰本侄础U佩览弥醒胝ㄎ尴竟思暗胤缴缁岬娜甑氖奔淇障独铮浞址⒒悠涓鋈四芰浚耆凑兆约阂庵臼凳蚁缒贤ńㄉ璩晌桓龃蟛煌诘笔笨嗄阎泄某鞘校桓鋈蒙钤诙戳骼肽甏墓丝吹眉蜗氲某鞘小

  在一个中国历史上政治格局最为纷繁杂乱、国仇家恨接踵而至的悲情时期,张謇开创了南通历史上最为光辉灿烂的黄金时代。

  张謇书法

  张家世代务农,到张謇父亲时,已置田二十余亩,并兼营糖坊。清咸丰六年(1856年)张謇4岁时,由父开始教识《千字文》。5岁时因背诵《千字文》无讹,父令随伯、仲、叔三兄入邻塾,从海门邱大璋先生读书。12岁时,謇父自辟家塾,延请西亭宋效祁先生授读其三子。14岁时,因效祁先生病故,父命謇负笈往西亭,从效祁先生的从子宋琳先生读书,膳宿其家。15岁起,间亦从效祁子、江南乡试举人宋琛先生问业。同治七年(1868年)16岁时,由于祖上是三代没有功名的冷籍,为了走上科举正道,经宋琛安排,謇冒用如皋县人张铨儿子张育才的名义报名注籍,经县、州、院三试胜出,得隶名如皋县学为生员。同治八年(1869年)张謇考中秀才。其后如皋张氏贪得无厌、索酬无已,后竟控诉于如皋官府,意在借官勒索,于是鈥溍凹糕澐ⅰW源肆瓴希拐佩莱宰懔丝嗤罚业酪沧肜Ф佟P依低ㄖ葜菟镌平酢⒔昭д砭糜嗔肯Р拧⑶ぃ欧阎苷郏诺靡韵绺蘅匕付橥ㄖ菰

  同治十三年(1874年),张謇前往南京投奔原通州知州孙云锦。光绪二年(1876年)夏,应淮军鈥溓熳钟澩沉煳獬で煅耄巴挚谌肫淝炀蝗挝氖椋笤揽餐侗级矗饺斯钩晌獬で斓奈奈淞酱竽涣牛斡肓饲炀⒅匾霾吆途滦卸9庑髁辏1880年)春,吴长庆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见,张謇随同前往。同年冬,吴长庆奉命帮办山东防务,张謇随庆军移驻登州黄县。

  光绪八年(1882年),朝鲜发生鈥溔晌绫溻潱毡境嘶汕簿⒔秩蚀ǎ獬で旆蠲绞χг势蕉ㄅ崖遥宰柚谷毡窘杌⒍致哉秸U佩浪媲炀雍I媳几昂撼牵獬で炱鸩荨短醭鲁适乱耸琛罚⒆础度晌缡侣浴贰ⅰ渡坪罅摺返日畚恼拢髡欧纯骨致裕酝獬智坑舱撸纱耸艿侥吓赦溓辶麾澥琢炫俗嬉瘛⑽掏偷鹊纳褪丁9庑魇辏1884年)吴长庆奉调回国,驻防金州,袁世凯则留朝鲜接统鈥溓熳钟潯2痪梦獬で觳」剩佩览肟炀毓楣世铮绦ザ劣κ浴

  张謇像

  张謇从 16岁录取生员起,中经18岁、21岁、23岁、24岁、27岁前后5次赴江宁府应江南乡试(俗称南闱)均未中试。直至光绪十一年(1885年)33岁,因孙云锦官江宁府尹,子弟依例回避,转赴顺天府乡试(俗称北闱),才取中第二名举人,俗称鈥溎显潱先肆斜卑衩巫钕日撸ブ晌溓辶麾澴胖匮永康亩韵螅撕笳佩浪拇尾渭踊崾跃馐О堋

  从1885年起,翁同和、潘祖荫等对张謇就有了提携之意,特别是鈥溒谛砩踔菱潯⑩溂龆恢锈潱复挝蟀阉司碜尤献髡佩蓝≈谢嵩得髁颂嵝那橹惹校蚨庞屑孜缍骺剖允蔽掏偷闹驹诒氐谩#ㄕ佩34岁应礼部会试不中;37岁赴会试,试卷为无锡孙叔和所冒,孙中而张落;38岁应会试,场中误以陶世凤卷为张謇卷,陶中鈥溁嵩澏怕涞冢40岁赴会试,试卷又被武进刘可毅所冒,刘中会元而张又落第。)。

  光绪十三年(1887年)张謇随孙云锦赴开封府任,协助治河救灾,并拟订《疏塞大纲》。光绪十四年(1888年)以后,又应聘主持赣榆选青书院、崇明瀛州书院、江宁文正书院、安庆经古书院等。

  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辰设恩科会试,张謇奉父命再次进京参加礼部恩科会试。二月,礼部会试,取中第六十名贡士;三月,礼部复试时中一等第十名,鈥湷醵ㄊ唬J焓Ω牡谑潱凰脑露娜盏钍允蔽掏兔站砉僮蛘佩澜痪恚缓笾苯铀偷阶约菏掷铮掖移涝暮螅吡右园芜N掏筒坏隽似渌木泶蟪嫉墓ぷ鳎颜佩赖木碜佣ㄎ谝唬瓜蚬庑鞯垡保氐亟樯芩担衡溦佩溃厦浚倚⒆右病b潱佩赖弥幸患滓幻丛诹泛擦衷盒拮

  不久,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民族危机促使帝后两党矛盾有所激化。以翁同和为首的鈥溓辶麾澯荡鞴庑鞯郏梅⒅髡揭槁郏渲饕昊髂勘晡啡杖缁⒌睦詈枵拢导噬隙际墙枰猿寤髦骱偷暮蟮常笸嘉橛锈溓渍澠涿幕实壅∪舾墒等āC胍皇钡男驴谱丛佩溃捎诶吩ㄔ春驼嘟芸炀统晌溓辶麾澋馁撸氢溛堂赔澋茏又械木霾呷宋铩H欢谥髡健⒅骱土脚啥氛ち抑剩佩酪蚋干パ丶刂啤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初,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奏派张謇举办通海团练,以防御日本海军随时可能对长江下游的侵犯,由于清政府在中日战争中落败并签订了《马关条约》,通海团练半途而废。同年底,加入康有为组织的上海强学会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陆润庠、丁立瀛分别在通州、苏州、镇江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

  相关链接

  张謇16岁中秀才,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了状元,被任命为翰林院修纂。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致力于事业和教育。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家产,积极兴办实业。先后建成了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冶铁、轮船等企业,兴成了大生纱厂资本集团。张骞是鈥準狄稻裙澓外溄逃裙澋某姓撸⒅丈迨乱捣芏罚蚨挥溩丛时炯意潯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张謇试图通过官招商办、官商合办来集股筹款,但收效甚微,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1896年11月,张謇通过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商务大臣的刘坤一,将光绪十九年(1893年)张之洞搞鈥溠笪疋澥庇霉倏钕蛎拦蚶窗旌敝炀指橹迷谏虾5囊慌丫馐吹墓倩40800锭,作价50万两入股,作为官股,恰在此时,以官督商办及官商合办形式垄断洋务企业的盛宣怀也正要买机器,便把这批机器与张謇对分,各得20400锭,作价25万两官股,另集25万两商股。官股不计盈亏,只按年取官利,因而变成鈥溕鹆焐贪焘澬灾省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城西的唐家闸陶朱坝破土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光绪三十年(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在崇明久隆镇(今属启东县)创办大生二厂,资本100万两,纱锭 2.6万枚。到宣统三年(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1901年起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支持下,在吕泗、海门交界处围垦沿海荒滩,建成了纱厂的原棉基地鈥斺斢涤10多万亩耕地的通海垦牧公司。从光绪二十七年到三十三年(1901年鈥1907年),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大生系企业。

  发展民族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并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张謇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电邀赴江宁讨论兴学之事,刘坤一赞成,而藩司吴、巡道徐、盐道胡阻挠。张謇叹息不已,乃与罗叔韫、汤寿潜等同人筹划在通州自立师范,计以张謇从任办通州纱厂五年以来应得未支的公费连本带息2万元,另加劝集资助可成。同年七月九日通州师范择定南通城东南千佛寺为校址开工建设,翌年正式开学,这是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师范教育专设机关的开端。

  1907年创办了农业学校和女子师范学校,1909年倡建通海五属公立中学(即今南通中学)。1912年创办了医学专门学校和纺织专门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其中以纺织、农业、医学三校成绩显著,以后各自扩充为专科学校,1924年合并为南通大学。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他在通州建立了国内第一所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15年建立了军山气象台。

  仅张謇个人而言,从1902到1926年25年间就为兴办各种教育事业注入资金257万元,创办通州各级各类学校合计330多所,并在宁沪等地先后参与或协助创办了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复旦公学(今复旦大学前身)、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今河海大学前身)、吴淞商船学校等多所学校。从纵向说,有学前教育、初等小学、高等小学、中学、中师、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从横向说,有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专门教育、职业教育、特种教育;构成了门类相对齐全、结构相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使南通成为当时全国教育最为昌明的示范区域,学生除本省本县外,慕名远道来学者,有浙、赣、皖、闽、湘、鄂、鲁、晋、秦、陇、滇、黔、蜀等。

  鈥斺敶兰蜒遭斺

  师道贵严,中外同轨。非是则无所为教,无所为学。鈥︹Ψ步讨溃匝衔臁7惭е溃跃参欤泻θ赫呷ブ薰孟⒀伞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