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两周年

2005-08-13  | 管理 乞讨 救助 
  2003年8月1日,旧的强制性收容遣送制度废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
  据民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11万人次。2005年上半年与2004年同期相比,主动求助人数、救助人数、救助与求助比例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无法查明地址的受救助人员与站内滞留人员比例下降明显;被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和比例增长较大;受助人员中无乞讨行为的人数比例增加较为显著。从总体上看,救助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作水平有所提高,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


  救助工作在四方面有突破


  这位负责人介绍,两年来,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在以下四个方面取得突破:
  ―――工作方法有所创新。各地围绕救助管理办法的贯彻,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主动救助,出现了很多创新做法。例如:设立救助管理引导牌、全天候街头救助点、建立流动救助车、救助劝导小分队、成立反家庭暴力庇护中心、为流浪儿童建立“类家庭”、“类学校”的救助模式等等。
  ―――救助管理有所规范。各个救助管理站适应新形势下的救助管理工作,从制度上、程序上都对救助管理工作进行了规范。
  ―――基础建设有所加强。为适应救助管理新形势的要求,新建、改建了一批救助站,改善了环境。目前,全国共有1026所救助管理站。
  ―――信息化建设有所加强。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即将开始投入运行,该系统能帮助工作人员迅速查明求助人员真实情况,有效防止骗助,并使各站共享业务信息和工作信息,实时预警监测,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特殊困难人群救助工作取得进展


  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特殊困难人群,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对他们的救助工作开展得如何,是衡量这一制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之一。据民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两年来,民政部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特殊困难人群的救助管理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据了解,目前,全国共救助未成年人178040例,精神病人37644例,危重病人15805例,智力残疾78296例,老年人196026例,肢体残疾人91330例。


  流浪儿童救助方面有的经验具有国际示范意义


  流浪儿童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救助工作由“强制”改为“自愿”后必须面对的特殊群体。民政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坦言,目前,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问题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过于笼统,救助管理办法主要是针对成年人,对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而言,可操作性不强,甚至有不少不适用的地方。二是机构、设施建设不能适应工作需要。目前仅北京、广东建有机构、设施独立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其他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附设在救助管理站内,全国共有130家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仅占救助管理站总数的12%,数量偏少。
  这位负责人说,民政部门高度重视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工作,在救助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予以关注,并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些经验具有国际示范意义。其中,河南省郑州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在实际工作中创造出了以“类家庭”、全天候救助中心、街头流动救助、职业技能培训、家庭寄养、救助小学为主要内容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的“郑州模式”。
  “类家庭”是类似于家庭的集寄养、看护、教育于一体,融入社区,对年龄在8至14岁之间的智力正常、身体健康的流浪儿童,实施的亲情式救助。
  吉林市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通过建立联保监护制度和评比无流浪儿童外流、无遗弃家庭成员、无安置后反复的“三无乡镇”,力图从源头上预防流浪儿童现象的产生。


  危重病人的救助费用谁来埋单


  危重病人、精神病人的救治费用如何解决,这是救助管理工作必须面对的难点之一。民政部门与财政、卫生、劳动、公安、建设等部门积极主动协调沟通,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危重病人、精神病人救治工作的指导意见》,现正在征求意见。目前,四川省成都市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他们的具体作法是,无论是公安、城管、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或广大市民,只要发现有病卧街头者,都可以直接拨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在病人病情基本稳定且能讲清本人基本情况时,收治医院通过初步判断是流浪乞讨人员的,立即通知市救助站或各救治点工作人员前往甄别。在病人入院后病情稳定且符合出院条件时,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对出院手续、费用情况进行复核。对有家属来医院接回且有支付能力的,医疗费用由个人承担。如家庭确有困难的,由本人提出书面减免申请,其费用由市救助站暂时支付,最终由市财政按实核拨。经治疗后,对姓名、地址清楚且无力自行返家者,由市救助站统一安排护送;对查不清姓名、地址者,由民政部门安置。
  这位负责人最后说,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是一项跨区域的工作,跨省救助管理站是流出地、流入地协作配合的重要设施。今年6月,民政部下发了《关于公布全国跨省救助管理站设置情况通知》,明确了全国169个跨省救助管理站。这是救助管理工作的一件大事,标志着全国救助管理网络体系初步确立。在即将投入运行的全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及规范受助人员返乡乘车凭证有关政策文件的有力支撑下,跨省救助网络体系将很快完善起来,并高效运转。

  法制报北京8月1日讯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两周年》摘要:例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无法查明地址的受救助人员与站内滞留人员比例下降明显;被安置的流浪乞讨人员数量和比例增长较大;受助人员中无乞讨行为的人数比例增加较为显著。从总体上看,救助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工作...
相关文章《城市生活无着落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细则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两周年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丐帮租儿童在北京地铁乞讨
家庭寄养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关于依法惩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意见》通知
期待《个人信息保护法》,规范相关主体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总目录)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管
关于做好预防少年儿童遭受性 侵工作的意见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