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孩子智力的五大路径

2006-07-14  | 智贤 智力 孩子 

  引言:什麼是智力?如何开发孩子的智力?用什麼方法能够开发我家孩子的智力,让他从小就赢在起跑点,越来越聪明?而非智力因素又是如何影响孩子,让他除了聪明之外,还拥有领导能力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呢?让专家来告诉你。

  文章内容:

  什麼是智力?如何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加孩子在社会上的竞争条件,一直以来就被家长所关注。目前,心理学界较为公认的智力定义为朱智贤教授所提出,即“智力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或个性特点,是偏重于认识过程的特点,是和气质、性格不同的。”他将智力放在心理结构中加以讨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综合的认识方面的心理特性,它主要包括了:1)感知能力和记忆能力,特别是观察力;2)抽象概括能力(包括想象力),抽象概括能力(即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3)创造力,则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智力的开发是孩子在社会上成才成器的第一块基石。

  五大智力因素之一:思维力

  怎样才能让您的孩子在进入学校时,一开始就处于有利而不是被动的地位?或者换句话说,怎样使他入学后就能顺利快速地学习呢?

  以前普遍认为一个儿童应具备的最有效的条件就是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可到了二十世纪,学校教育课程实质性的改革已越来越迅速了。素质教育已开始全面推进,我们的教育重点放在了观念、理解和洞察方面,我们要求(或者说,现代社会的需求)是孩子们不满足于现成的答案,而是更多的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结论。

  简而言之,要求孩子们以高强的思维代替单纯的记忆——更何况思维是儿童智能的核心。

  何为思维力

  思维是人脑特殊的功能,是人脑对于客观现象间接、概括的反映。

  所谓间接,是指人们获得客观世界的信息,不是光靠感觉、知觉等直接的形式,而是借助推理,远远超越感知能达到的范围;所谓概括,是指人们可以通过思维这种高级神经活动,发现规律,预知未来,创造奇迹。人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而其它动物虽然感觉器官比人发达许多,都无法成为地球的主宰,就是因为人能思维,而动物不能——包括灵长类动物。

  幼儿思维力早培养

  为了帮助孩子发展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懂得儿童是怎样思考的,认真地注意听他们说些什幺,可能得到一些线索。

  有这幺一个故事:周六晚,一位三岁半的小女孩正在看她喜欢的电视节目“唐老鸭”时电视机突然出了毛病,父母匆忙披上衣服带她到邻居王叔叔家,当他们站在王叔叔家门口按门铃时,女儿的一句话让这位爸爸差点噎住了:爸爸,您快站到我后面,王叔叔开门后就看不见您了。

  女儿是按照什幺样的逻辑说出她心目中完全合理而我们则认为不合逻辑的结论呢?

  因为较小的孩子是以“自我中心”意识来想事的。换言之,她还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角度来认识事物。于是她认为自己看不见爸爸了,那幺爸爸就被“藏”起来了,所以王叔叔也同样看不见他了。

  有的放矢,发展幼儿思维力

  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发现在儿童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他们的活动和思维都有一定的特点。其中,3—6岁的儿童在思维方面最具本质特征的现象即是“不守恒”。

  所谓“不守恒”,是指这个时期的儿童是依靠外形来评定物体大小、数量和其它表面特征的,而不是根据概念来进行判断或推理。

  比如说,我们当着孩子的面将一个高玻璃杯的牛奶全部倒入一个浅碗里,他就会认为后者的牛奶要少一些。当我们把一些完全一样的铅笔摆齐放在一起,他当然会说“一样长”,但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往前或往后挪动一点儿,比如就一寸左右,再问他“这些铅笔一样长吗?”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不,不一样长!”

  这说明,当两种变化发生时,孩子的注意力只能集中于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面对这种“不守恒”,性急的家长也许会立即把答案告诉他。但是,孩子记住了答案本身,却没有领悟和理解。他仍处于“不守恒”状态。

  这就好比孩子要过一条小溪,我们可以把孩子抱过去,看起来问题解决了。但下次遇到同样的一条小溪,恐怕还得我们抱他过运河,正确的方法是,我们用石块在小溪中间搭桥,让他自己跨过运河。

  这种“搭桥”,就是要求大人们必须设计一套锻炼儿童思维的游戏,让孩子通过对具体实物的体验,来发展按照逻辑形式思维和学习的能力。这其中,除了上面讲的“守恒”问题外,还有“分类”、“序列”等方面的训练。孩子的领悟不是来自物体本身,也不是来自大人对物体的说明或现成的答案,而是来自他们自己作用于物体的活动。

  让孩子通过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是关键,甚至可以说是早期智力开发的“决窍”,从而能够更早地产生高级的逻辑推理。

  有了高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你还能说你的孩子不聪明吗?

  五大智力因素之二:感知力

  你别看孩子是小不点儿,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可精灵了。你看,这个男孩的目光随着翩翩飞舞的蝴蝶而顾盼自如地流动,那个女孩的耳朵能够从脚步声知道妈妈回来了而赶紧去开门。有的孩子一嗅就知道是什幺气味,一尝就知道是什幺味道。不少孩子做游戏时模仿什幺人或什幺动物的叫声、动作、姿态惟妙惟肖,常常叫人笑弯了腰的同时,觉得孩子的感知力真是不可小看呢。

  感觉+知觉=感知力

  感知力是感觉和知觉能力的统称。对事物部分的感受是感觉,对事物整体的感受是知觉。孩子的智力因素包括感知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显示了孩子的智力水平,并决定孩子智力的发展。

  了解幼儿感知力的特点

  孩子聪明不聪明,是不是个小精灵,主要看他的感知力是否灵敏。感知力不仅成为孩子感受活动的基础,以此感受客观环境的种种感性现象,而且孩子高级的、主要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如情感、兴趣、注意、理解、想象等,都是通过感知力获得的感性材料产生的。

  但是孩子的感知力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孩子的感觉器官发育不成熟和感受能力的随意性,他们的感知往往比较浮浅、薄弱和模糊。这种局限性也未尝不好,它使孩子的感受具有可塑性,可以在成人的正确引导下,变得有目的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有的孩子能灵敏地感知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绘画的色彩和线条,对小动物的形象特征观察得很到位,对各种玩具的不同功能了解得一清二楚,说明他们的感知力在成人的引导下逐渐成熟,这对他们智力的进一步发展无疑十分重要。

  由此又可以看到,孩子感知力的发育发展具有特定的规律。有一个由弱变强的过程。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感觉器官不断发育,固然有助于孩子感受力有弱变强,但也少不了成人的必要干预,这就是利用孩子感知的可塑性,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使孩子的感知力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加强幼儿感知能力的训练

  那幺,孩子的感知力如何训练呢?一般来说,0—6岁的孩子可以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年龄段。

  1、前期感知能力的训练

  前期孩子的感知力训练主要通过游戏方式进行,例如看、摸玩具,让孩子辨别玩具的形状、大小、色彩,对玩具的质感,功能有一个初步的感受。又如父母和爷爷、奶奶等家人以“办家家”等方式亲近孩子,让他们对不同的亲人有不同的认识。再如通过唱儿歌、听音乐等途径,或者敲击碗、筷、桌椅、玻璃等器具,让孩子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发生兴趣,以提高听觉感知能力。当然,还可以让孩子闻菜肴、鲜花的气味,让孩子触摸电视机、衣物等物品,训练孩子的嗅觉、触觉能力。

  2、后期感知能力的训练

  后期孩子感知力的识练难度要高一些,复杂一些,最好用对比的方式进行。例如,让孩子接触热水和凉水,使孩子感知温度的高低;让孩子抚摸毛巾和木块,使孩子感知软硬的区别;让孩子手拿薄书和厚书,使孩子感受轻重的不同;让孩子观察玩具桌子和家具桌子,使孩子感知大小的差异;让孩子闻臭豆腐和麻油的气味,使孩子感知气味的差别。当然,还可以让孩子看垃圾堆和花坛等,使孩子对好坏、美丑有所感知。感知力的对比训练方式,是提高孩子智力的重要渠道。

  当然,孩子感知力的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循孩子生理心理特征有的放矢。例如孩子感知事物有一种未分化性,这是由于孩子的感知与感情、需要混在一起,尚未分化,常常是富于感情地急切地感知事物,使事物带着孩子气的主观色彩。或者由于孩子感知的模糊性,常常把事物的局部当作全部,从而不能正确地感知事物。或者由于孩子感知的联系性,常常听到人或物的声响,眼前就出现人或物的形象,马上露出需求或拒绝的表情。这些特征使孩子的感知具有可爱的童心,不能否定,应该呵护和引导,切忌使孩子的感知力过早地成人化,这也就是孩子的父母应该注意的地方。

  五大智力因素之三:记忆力

  顾名思义,“记”就是记住,“忆”就是回忆。人类对过去感知或学习过的知识和经验,都能在脑子里保存一段时间,一旦在生活或工作中需要这些知识和经验时,都能得到回忆,并能重新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力。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记忆是人类储存知识和经验的宝库,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它使人们有条件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客观世界和形成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记忆的过程含识记、回忆、再认或再现。如果没有记忆力,人们的一切心理发展和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良好的记忆力都具有敏捷、正确、持久、准备性好等特征。当需要记忆中的某个或某些材料时,便能迅速、准确、持久地回忆起来。一般而言,记忆力强的孩子,学习能力相对都较强。因此,强化记忆力的培养,对学龄前儿童智力开发是至为重要的。

  学龄前儿童记忆力发展特点

  A、无意识记忆占优势,有意识记忆在发展: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向自己提出记住客观事物的任务,经常是自然而然地记住一些简单的生活经验、诗歌、童话、故事和图画等。被记忆的东西常常是直观、形象、具体和鲜明的,是一些能激起兴趣和情感的事物。

  B、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能力慢慢提高:学龄前儿童根据事物的具体形象(如图片、实物和图画等)来识记的能力较强,因此在培养时,运用直观的教材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C、大脑容易兴奋,也极不稳定:表现容易记住,也易被遗忘。

  D、记忆的精确性和巩固性较差。

  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首先要注重记忆品质的培养,主要包括: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速度)、持久性(减少遗忘)、正确性(记忆准确,不易混淆)和准备性(记忆的恢复速度)等四个方面。

  在具体训练方法有:

  1、图像记忆:让儿童看一张画有10种动物的图片,限制一定时间看完,然后将图画拿开,让孩子说出图片上都有哪些动物。开始看的时间可以长些,而后时间慢慢减少,这样可以同时锻炼孩子观察的敏捷性和准确性。

  2、实物记忆:观察商店橱窗的商品,然后让孩子说出陈列的商品名称;观察文具盒里的用品,然后背出盒中的东西;观察公园的花坛,然后背出育有几色花草等,从实物观察中,提高识记能力。

  3、数字记忆:从两位数开始,任意说1个数字。如从5到8,每个数字之间保持1秒钟的间隔,让孩子重复说出,能通过,则将数字增到3位、4位、5位…。还可以记门牌号、电话号码、历史年代等各种数字材料。

  4、词汇记忆:讲述一段故事后,让孩子重述,看能记住多少词;在一定时间内说出来一些儿童熟悉的词汇,看儿童能记住多少。

  5、在生活中培养有意识记忆:经常向孩子提出记忆的任务,如让孩子帮助父母记住家中存放东西的地方,父母单位的名称、电话号码、家住的门牌,亲友的名称,自己放玩具的地方。让孩子重述故事,背诵童诗,让他尽快记住,从而增强有意识记忆能力。

  五大智力因素之四:观察力

  心理学把观察看作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常用观察力来表示和评价这种认知过程的个体差异,并认为观察力的练习是儿童智能开发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幼儿时期就应该着手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观察力。正如西方从事儿童成功教育的阿尔伯特博士在1997年举行的“21世纪全球开智计划”大会上所说:“观察力是智能最重要的源泉,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就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培养观察力的要领

  那幺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呢?年轻的父母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 把握幼儿观察活动的年龄特征培养幼儿观察力

  幼儿观察力的发展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主要表现在有意性观察的不断发展。例如,3岁儿童的观察活动,不随意性起主导作用,基本上不能根据任务进行观察。4-5岁的儿童虽然能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活动,但观察缺乏组织,不能分解目标,不能坚持。因此对待3岁多的孩子,家长不能硬性规定观察目标,而应该善于发现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例如,当带孩子观看海底世界时,孩子一会儿对漂亮的地图鱼感兴趣,一会儿对形状奇异的珊瑚感兴趣。家长应当在孩子对地图鱼或珊瑚观察感兴趣的时候,及时有目的地发问,引导孩子带着问题边观察边回答问题,这样就可以在不随意的活动中,促进孩子有意性观察的发展。有许多家长不懂得这一点,在带孩子游玩时,提出的要求超过孩子的心理发展年龄,把3岁多的孩子当成小学生,先给孩子规定任务,或者要孩子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结果适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厌烦情绪,甚至连玩也不愿意跟你一起去。对于4—5岁的孩子,应该帮助他们组织观察活动,将目标分解成小的目标,每个小观察目标所用的时间不能太长。

  2、 合理安排观察,避免疲劳

  幼儿的观察活动易受当时的情绪、兴趣变化或外界情景事件等影响,易产生分心,转移观察对象,表现为观察的持续时间短,这是幼儿观察活动的持续性特征。有研究表明,3—4岁的孩子每次能坚持持续观察的时间为6分钟左右,5岁的孩子为7分钟左右,6岁的孩子为12分钟左右。家长在安排孩子的观察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给孩子安排的观察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太长易出现疲劳和分心。但也不能安排得太短,太短不利于幼儿观察持续性的发展。

  3、 在玩和游戏中培养观察兴趣,逐渐养成观察习惯

  幼儿的主要活动就是玩,或者是自己玩,或者是与小朋友一起玩,做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也离不开玩,在玩中逐渐养成观察习惯。由于幼儿的知觉以无意性为主,自觉的观察必须是在幼儿感兴趣时才能进行。所以,家长要善于把要孩子观察的对象和观察任务安排在孩子有兴趣的活动中。例如,有的幼儿喜欢小动物,家长就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观察或饲养小动物培养观察兴趣。在幼儿玩的活动中,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主动观察,丰富感性知识,例如观察蜗牛,可以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外形,说出其特征。再让幼儿用手触摸蜗牛的身体和外壳,有什幺感觉。让幼儿轻轻触及蜗牛的角,注意观察有什幺反应。再将蜗牛分别放在塑料板、玻璃板、木板上爬行,观察留下什幺?再让幼儿从玻璃板背面观察蜗牛的身体。这样有利于幼儿提高观察兴趣,促进幼儿的自主观察能力发展。

  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

  有效的观察依赖于良好的观察方法,但幼儿不能自觉地运用观察方法,需要成长指导。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以下几种:

  A、顺序观察法:即按照事物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进行观察。前者是按照事物发展变化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时间顺序进行观察。这样可以了解事物的动态过程,有助于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发展中的内在联系。后者是依据事物的前、后、上、下、左、右等空间特性进行观察。

  B、典型特征观察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逐一进行观察,这样帮助幼儿较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特点。如观察苹果时,可以从其颜色、形状、味道等方面的特点着手。

  C整体与部分观察法。即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过程。如观察一只小兔子,可以让幼儿先观察外形,再分别看其头、四肢、躯干等特点,然后综合起来,对小兔子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D比较观察法:即将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事物进行比较,认识其相同或不相同。这样可以帮助幼儿辨别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学习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本质特征,使观察较为深刻、全面。如比较小鸡与小鸭、吉普车与小轿车的异同之处等。

  五大智力因素五:想象力

  大人常常会感叹孩子的想象力异常地丰富。从孩子们的图画中,常可以看到孩子们用手去摘天上的星星和月亮,人能飞到天上呼风唤雨,这些神奇的创造常常让大人自感不如。那幺,儿童旺盛的想象力究竟从何而来?它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起到什幺样的作用呢?

  想象—儿童认知的新阶段

  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力一样,不是生来就有的。它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会产生的。根据心理学上的定义,想象就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成为新形象的过程。

  由此可见,想象的产生包括了两大条件:一是头脑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比较稳定的表象储存,作为想象活动的对象,即加工材料;二是对已有表象进行智力操作,即加工改造的能力。一般来说,当儿童在一岁半到二岁左右时,儿童才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表象。而且对表象的加工能力也要到这阶段才能具备。当这种加工能力产生时,也就标志着儿童想象力的产生,意味着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儿童想象的发展特点

  想象能力的发展,是伴随着儿童的成长、生活经历的不断丰富而发生变化的。但总的说来,儿童的想象力水平还是不高的,主要表现为:他们的想象以无意性想象和再造性想象为主;儿童的想象以脱离现实,或与现实相混淆为特征。

  1、 儿童的想象是从无意性慢慢发展为有意性的。

  儿童的想象往往是在外界事物的影响下产生的,没有预定目的。而且,儿童在想象的过程中,只满足于想象的过程,并不追求想象的结果。想象的无意性使儿童的想象充满浪漫,无拘无束,丰富多彩,对发展儿童的想象力非常有好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想象慢慢能围绕一定的主题进行。例如,儿童在玩角色游戏的时候,能事先商定游戏的主题,根据主题想象确定大致的情节,然后再分配角色,制定游戏的规定。

  2、 儿童的想象是单纯再造性慢慢发展成为创造性的。

  儿童再造想象常常依赖于成人的言语描述,同时也常常受外界情景变化的影响,想象缺少独立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言语思维的发展,儿童开始能够有目的的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独立地重构新的形象。这种重构的新形象内容虽然还带有很大的表象再造性质但却具有独立创造的成分,有新异性。

  3、 儿童的想象由扩张性慢慢发展成为符合现实逻辑。

  儿童的想象常常是脱离现实或是与现实情况相混淆的。他们的想象都非常的夸张。在听故事的时候,喜欢听夸张性的童话故事,如长鼻子、小人国等。当他们慢慢长大后,想象会越来越基于现实的基础,符合现实的逻辑。

  培养儿童想象力意义重大

  幼儿时期是儿童想象非常活跃的时期,所以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儿童想象的发展。

  1、 丰富儿童活动内容,增加他们的感性经验,从而丰富他们的表象。

  可以让孩子们多接触大自然,自然将带给孩子无限的灵感。同时,可以多给孩子讲故事,丰富他们的语言。并且还可以借助声光等载体,利用多种手段来激发他们的想象。

  2、 充分通过游戏来发展儿童的想象。

  因为想象是在不断的应用中发展的。家长要积极为孩子创造游戏的时间、场所和可能。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多玩一些如搭积木等结构类的游戏。

  3、 开展文学、艺术类的创造性活动。

  为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想象提供条件。如多鼓励孩子讲故事、编故事。从引导孩子从事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活动,让他们大胆联想、富于创造。

  爱因斯坦曾对想象有过一个高度的概括,“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它推动着进步,并且是世界进化的源泉。”所以,作为成年人,应努力激发儿童的想象,保护他们的创造,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开发孩子智力的五大路径》摘要:进入学校时,一开始就处于有利而不是被动的地位?或者换句话说,怎样使他入学后就能顺利快速地学习呢? 以前普遍认为一个儿童应具备的最有效的条件就是有一个好的记忆力。可到了二十世纪,学校教育课程实质性的改革...
相关文章开发3岁前宝宝智力4大要点开发3岁前宝宝智力4大要点
二年级趣味数学:八面玲珑游戏对孩子智力的开发有何益处
浅谈三年级学生起步作文教学策略
浅探以围棋辅助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策略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的小学阅读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新理念
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阶段目标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方法和教学设计
小学1~6年级语文各阶段学习目标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