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胆小怎么办?(2)

2007-01-28  |  

  那些在家里受到过度保护和溺爱的儿童也容易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这是因为这种儿童依赖性很强,缺乏自立能力,到了外面在没有可以依赖的大人时就成了怯懦胆小的儿童,而且长此发展下去即使有家里的人在身边也会变得怯懦胆小,不能出众。此外,在家里受到溺爱的儿童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因而不愿意到不能满足自己要求的集体中去活动,,只能一味躲进家里我行我素。这种儿童平时很少有机会与同伴一起玩,在家里有爷爷奶奶的宠爱,父母也十分娇惯他们。这种情况在老来得子或独生子女家庭中表现得特别突出。

  有的儿童心里隐藏有不能告诉大人的秘密,因而时常报有一种负罪感,他们要么老是回避大人,要么成天提心吊胆、少言寡语。这样也会变得战战兢兢,不敢见人,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

  由于家庭经济拮据,而抱有自卑感的儿童,也常常表现为畏畏缩缩,怯懦胆小。这种孩子的父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贫穷,成天唉声叹气、失望悲观,羡慕别人家的富裕,这种态度会进一步加深孩子的自卑感,使他们失去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综观上述各种原因,概而言之都可以归结为过低评价自己,独立性发展迟缓。因而在初次与人见面或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便会怯懦胆小,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而这种情况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重自卑感,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我多年来的观察,我认为把“怯懦胆小儿童”分为三种类型比较合适。一种类型是由于家庭成员对孩子干预过多,孩子受大人的“好孩子”标准的影响,周围环境的抑制,为迎合大人的要求,因而不能自由发言,独立行事。这实际上是大人行为在儿童身上的投影,他们的行为对适应社会是可行的,但对儿童独立性的发展却会造成障碍,产生消极的影响。我把这种称C型。第二类型是由于孩子在家里受家庭成员的溺爱和过度保护,当他们走出家门后就会失去依赖,丧失行动的自信心。加之社会对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行为不能认同,他们就只得躲进“温暖”的家庭,成为“怯懦胆小”的儿童。这种儿童由于在家里能随心所欲,有的会变成“小暴君” 成为所谓“在家是英雄,出门是狗熊”的“窝里横”儿童。我把这种类型称为B型。第三种类型是由于过去很少与同伴一起玩,对好玩的事情很感兴趣,只要有谁邀约就会立即响应合作,即所谓喜欢自寻欢乐的儿童。这种儿童大多生活在父母为双职工的家庭,而且平时有没有邻居同伴与他们一起玩。这种类型我把它定A型。当然在这三种类型之间还存在混合型,在此就不细分了。

  上述研究结果中,对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与异常行为之间的关系还有许多值得研究。为此,被大人所称赞的“好孩子”的价值观,究竟在儿童发展的哪一个阶段能为儿童所接受;在受家庭成员溺爱的儿童有的成为“懦弱胆小”的孩子,有的却成为爱打架斗殴的孩子。这两种变化结果又是怎样形成的,等等。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