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要走出几个误区

2008-10-12 男孩当绅士女孩做淑女  | 奥特 天一 暴躁 

  我的孩子有问题?

  7岁的男孩龙龙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大发脾气。比如,晚上9点多了,妈妈告诉他收拾好玩具准备睡觉了,龙龙竟然开口就骂:“去你的,我还没玩好!”“该死,你把我的玩具弄坏了!”

  有一次妈妈带龙龙去商场,龙龙看上一个“奥特曼”,非要妈妈买,妈妈没同意,龙龙就大哭起来,越哭声音越大,一边哭还一边骂,引起了好多顾客围观,妈妈面子上过不去,只好边斥责龙龙边掏钱买了玩具。回家后,妈妈把龙龙的“劣迹”告诉了爸爸,结果龙龙被爸爸打了一顿。

  龙龙的父母很困惑,他们对龙龙的教育很重视也很严格,经常告诉龙龙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龙龙也点头答应,为什么就是改不了呢?听老师反映,龙龙在学校的表现也很不好,经常发脾气,跟同学打架。

  这是一个典型的“格调土壤缺乏症”的例子。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龙龙的爸爸就是个脾气暴躁的人,说话很冲,不太懂得体谅别人。龙龙爸爸也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打”,有时候会为一点小事打孩子。有一次爸爸喊龙龙回家吃饭,龙龙没有答应,爸爸上去就是一脚,龙龙当时就尿了裤子。因为爸爸的暴脾气,妈妈也少不了跟他吵架,家里几乎是“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吵起架来夫妻俩难免会说些不好听的话。

  看来,龙龙的问题不出在教育本身,而出在“教育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正如我们在第一章谈到的,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提供培育格调的土壤,下一代的格调也就无从谈起。在这个问题上,大到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家庭都是如此。在这个例子中,龙龙父母自己用吵架、打骂的方式生活,却要求孩子懂礼貌,不要打架骂人,这怎么可能呢?特别是对男孩来说,爸爸就是自己的行为榜样,男孩会专注地看着爸爸的一举一动,注意爸爸的行为和价值观的每一个微小差异,如果爸爸的行为本身有问题,男孩又怎么可能“出淤泥而不染”呢?他压根儿不知道好的行为习惯是什么感觉!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父母吵架对龙龙也造成了很大的阴影,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明确地表达出来,心里觉得很压抑,就会模仿爸爸对软弱的一方发脾气,这也是他对妈妈发脾气、跟同学打架的原因。

  所以,当孩子出现了问题,作父母的需要先审视自己,是不是自己的言行举止不妥当?是不是教育的方法出现了问题?例如,男孩不注意听讲,表现得很浮躁,爸爸要审视自己,是不是不好好听孩子说话?女孩对爸爸的态度不好,妈妈要自问,是不是对丈夫表现出不尊重?要知道,孩子是父母用自己的行为熏陶出来的,“只许官兵防火,不许百姓点灯”的教育方式是不可能奏效的。

  妮妮读初中了,最近一段时间,她跟妈妈闹得很僵。起因是妮妮以学习紧张为由,放弃了课余的小提琴学习。妈妈很犹豫,妮妮的小提琴已经考到了6级,就这样放弃了未免太可惜,可是看到妮妮每天回到家就坐在书桌前忙碌,功课的确很紧张,妈妈也只好作罢。

  有一天,妈妈帮妮妮收拾房间,无意中看到了几张妮妮画的画。这下子妈妈起了疑心,就在妮妮做功课的时候突击检查,果然发现妮妮的作业本下面藏着画纸。敢情女儿成天忙画画呢!妈妈生气了,她大发脾气,不顾妮妮的请求,把所有能找到的画都付之一炬,还“勒令”妮妮去上小提琴班。

  在妈妈的“监视”下妮妮又开始学小提琴了,妈妈以为这一次总算把女儿的问题解决了,没想到妮妮不但小提琴水平一直没有进步,反而经常做噩梦,梦到自己参加小提琴考级,考得一塌糊涂。

  事实上,妮妮是一个很有绘画天赋的女孩,她从未接触正规的美术教育,可是画得比那些经过美术班培训的孩子都好。妈妈不是不知道妮妮喜欢画画,可她认为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女孩子就应该学音乐,既陶冶了情操,又平添了气质,以后说不定可以当音乐老师,这不是一举数得的事吗?妮妮好不容易考到了小提琴6级,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呢?再说,现在她的学业那么紧张,哪里还有时间去画画呢?妈妈觉得女儿不理解她的苦心,不务正业,一定有问题,将来是要吃亏的,当前自己最大的任务就是把女儿的错误思想纠正过来。

  听了妮妮妈妈的一通长篇大论,我们反而觉得,问题不在妮妮身上,其实是妮妮妈妈的教育观念走入了误区。为什么孩子的兴趣要由父母说了算?当孩子的意愿跟父母的意愿发生冲突时,错误的一定是孩子吗?如果孩子是一棵苹果树,父母却认为当一棵梨树更有前途,孩子果然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长蓝图,变成一棵梨树吗?这并不可笑。事实上,很多父母都是如此,他们以为自己知道什么对孩子最好,这种自以为是使他们忽略了孩子的独特需要,而更考虑了自己的意志;使他们看不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却把目光集中到孩子的“另类”之处,于是,家长们迫不及待地要“纠正”孩子,希望孩子沿着自己理想的方向走下去,到头来,孩子很痛苦,家长也疲惫不堪。

  回到妮妮的例子中。妮妮明显具有绘画的天赋,妈妈却一定要让她学习不擅长的音乐,这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妮妮在音乐的世界里找不到自我,长此以往,妮妮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就算咬紧牙关加倍努力,将来也不过是走入平凡之途;反过来,如果妮妮获得了学习绘画的机会呢?可想而知,她至少可以做的比一般的孩子更出色!每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而这些“不同”往往就是孩子的天赋所在。孩子的天赋,需要家长来唤醒和培养,而不是忽略和抹煞。妮妮能够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是多么值得欣喜的事,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她创造美好事物的机会呢?我们有什么理由不让她成为最好的自己呢?

  当孩子得到了家长的认同和帮助,他会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且尊重这种声音,这样的孩子,就算遭遇考验和磨难,也不会在现实世界里迷失;反之,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考虑到了,唯独不考虑孩子的真实想法,孩子就会放弃独立思考的机会,把父母当“拐棍”,可是父母怎么可能跟孩子一辈子呢?说到底,这还是一个“土壤”的问题。

  全面发展不对吗?

  “你在干什么?怎么还不做作业?”8岁的乐乐刚刚放学回家,想跟家里的小狗玩一会儿,妈妈的声音就在耳边响起来。爸爸也紧接着说:“你小心点儿!”乐乐叹了口气,只好回到在书桌前做作业。

  乐乐知道,就算完成了作业,他也不可能自由自在地出去玩,因为父母每天还要让他学钢琴、练书法、背外语单词……所有的一切都完成后,乐乐才被允许看一会儿新闻,动画片和电视剧都与他无关。在学校里,别人讨论动画片的故事情节时,乐乐什么也不知道,只有默默地走开。

  乐乐的周末也被作业和形形色色的补习班、兴趣班填得满满的。星期五晚上,乐乐要去上日语课;周六是家教日,上午补语文、数学,下午学英语;星期天是兴趣日,上午学钢琴,下午上书法课。

  儿童节就要到了,爸爸妈妈问乐乐要什么礼物,乐乐说什么礼物也不要,最好的礼物就是放几天假,让他开心快乐地玩几天,可就这点小要求,爸爸妈妈也没有答应。就在儿童节的这一天,乐乐离家出走了,傍晚的时候,巡警在火车站发现了他。乐乐看起来又累又饿,可他说什么也不肯跟闻讯赶来的父母回家,他说自己一点儿也不快乐,不想再跟爸爸妈妈一起生活了。

  在乐乐父母看来,学生时期正是人生中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一生的命运如何、成就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段时间如何利用。别的孩子都上补习班、兴趣班,都在全面发展,如果乐乐拉下了,将来在一些方面不如人,导致竞争力不足,岂不是父母的错?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现在社会的竞争这么激烈,如果学生时期不打下扎实的基础,将来怎么在社会上立足呢?父母对乐乐严格要求,是为了不让乐乐输在“起跑线”上,完全是为了乐乐的未来着想。

  对于乐乐父母的想法,我们只能说,他们的做法可能更适合机器人,而不是活泼有生命的孩子。孩子是一架机器吗?当然不是。孩子有他的生长蓝图,有他的特殊需要,有他作为人类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思想。不考虑这些因素,把孩子的成长完全功利化、程式化,犹如揠苗助长,孩子怎么可能健康成长呢?在乐乐的案例中,笔者为乐乐父母梳理了以下几点思路,希望他们走出误区,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首先,玩耍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学习的一种方式。孩子在玩中可以训练感觉器官,提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可以训练手指的灵活性,从而刺激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提高;玩带给孩子的是一种完全放松的自然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孩子会自觉地建立起一套规则,学习调整自己的思维去适应别人,学习开发自己的潜力,从而生成适应社会所需要的能力。不仅如此,孩子的学习能力也需要靠玩来调动。孩子要想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提高学习的效率质量,而玩耍正是使孩子在紧张和休息之间达到平衡的最有效方式。只有在平衡的状态下,孩子的大脑才会处于最佳状态,此时他们的学习效率最高,知识也记得牢。像乐乐这样只有学习,没有娱乐和玩耍的孩子,疲惫的身体总是得不到放松,大脑和心情总是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还谈什么学习效果,谈什么健康快乐呢?

  其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衡量成功不能只用一把尺子,培养孩子也不能只用一种模式。关于人的天赋,来自美国的加德纳博士将之描述成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有效运用口头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数学逻辑智能: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

  视觉空间智能:准确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道的表现出来。

  身体运动智能: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音乐智能:察觉、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

  人际关系智能: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向、动机及感觉的能力。

  内省智能:有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到教育上,可以解释很多家长们困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我的孩子能画出一幅惟妙惟肖的话,却唱不出一曲五音完整的曲子?为什么孩子写得一手流利精彩的文章,却总是害怕800米长跑测试?事实上,每个孩子身上都有八种或更多种智能,但是各种智能在每个孩子身上的组合方式、组合程度是不同的,每个孩子智能的表现方式也是不一样的。简言之,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和弱势智能,有与之相适应的独特的认知方式。这说明什么呢?我们培养孩子,要从孩子本身的智能情况入手,给予孩子个性化的教育,不能以全面发展为理由,埋没孩子的天赋,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有谁可以达到真正的全面发展呢?

  在此,我们有一个小测试,罗列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20种表现,帮助家长认识孩子的天赋智能,并适时地加以引导:

  1、善于用语言描述所听到的各种声响;

  2、常给孩子朗读的故事,要是你更换了里面的某个词,孩子就会说读错了,并加以纠正;

  3、喜欢对人讲故事,而且讲得绘声绘色;

  4、喜欢提些怪问题,如人为什么不会飞等等;

  5、喜欢把玩具分门别类,按大小或颜色放在一起;

  6、喜欢伴随乐器的弹奏唱歌;

  7、喜欢倾听各种乐器发出的声响,并能根据声响准确地判断出是什么乐器;

  8、能准确地记忆诗歌和电视里经常播放的乐曲;

  9、善于辨别方向,极少迷路;

  10、乘车时,对经过的站名或路标记得清清楚楚,并向你提起什么时候曾经来过这个地方;

  11、喜欢东写西画,形象逼真地勾勒各种物体;

  12、喜欢自己动手,很多东西都一学就会;

  13、特别喜欢模仿戏剧或电影人物的动作或道白;

  14、善于体察父母的心情,领会父母的忧与乐;

  15、落落大方,动作优雅懂礼貌;

  16、看见生人时会说“他好像某某人”之类的话;

  17、善于把行为和感情联系起来,如说:“我生气了才这样干的。”;

  18、善于判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19、善于辨别出物体之间的微小差异;

  20、喜欢摆弄花草、逗弄小动物,而对一般的玩具兴趣不大。

  测试分析:

  如果孩子如果第1、2、3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语言才能;

  如果4、5条表现突出,说明有逻辑-数理方面的天赋;

  如果6、7、8条表现突出,可能是个音乐苗子;

  如果9、10、11条表现突出,说明有丰富的空间想像能力;

  如果12、13条表现突出,可能具有较高的身体-运动智力;

  如果14、15、16条表现突出,孩子在人际关系方面的智力较好;

  如果17、18条表现突出,说明孩子有着良好的内省能力;

  如果19、20条表现突出,孩子的自然观察智能明显地具有优势。

  在孩子的智能表现上,我们强调,如果你是女孩的父母,请在数学逻辑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方面帮助女孩,因为女孩的大脑结构使得她们天生在这些方面有些薄弱(同时家长可能会发现,女孩的语言智能以及人际关系智能非常强,这也与女孩的天性有关系);同样,如果你是男孩的父母,建议你在语言智能以及细微动作协调能力方面帮助他,当然,你也可能发现自己的男孩有很棒的数学逻辑智能。关于女孩和男孩的天赋与弱势,我们在《男孩穷着养,女孩富着养》里有专文阐释,在此不加赘述。

  无论如何,因材施教都是家长们不能忘记的教育基本功。全面发展究竟有多重要?我们也从学生阶段走过来,所以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当我们变成大人走向社会之后,一切在学校里不能容忍的短处却又变得可以容忍了,而那些全面发展的事也不再重要,人反而可以按照自己的个性去活。可是,有很多东西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已经永远地失去了,比如创造性,比如无知和无畏,比如那些需要扶持和信赖的渴望……如果你也曾带着遗憾回首自己的学生时代,为什么还要孩子重复这些经历呢?如果你自己也做不到样样都好, 为什么要让孩子去承担这些痛苦呢?

  望子成龙不对吗?

  小伟还在襁褓中时,父母就对他开始了早期教育。不可否认,小伟的确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孩子,7个半月就能说话,满1周岁时,他就能认100多个汉字、背出20多首简短的唐诗。为此,小伟父母感到无比地欣慰和自豪,文化程度不高的他们下决心要把自己没实现的成才梦在儿子身上得以实现。

  因为学龄前小伟就掌握了很多小学阶段的知识,所以小伟上学后,自然被老师列入好学生之列。可是父母的期望值显然太高了。小伟明明已经做得不错了,父母仍然不满意,总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觉得儿子还是不够努力。

  转眼小伟读初中了,父母担心自己的知识水平教育不了孩子,干脆把孩子送给重点中学的一对教师夫妻领养。在教师夫妻家中,小伟度过了初中和高中的6年时光,这6年期间,没有回老家和父母度过一次春节。在这样的刻苦努力下,他终于考取了一所一流的大学。

  小伟考上大学后,父母非常高兴,正式把他接回家,但是小伟却觉得自己对亲生父母没有任何感觉了,并且打心里非常不喜欢他们,他认为自己的父母没有把他当成亲生儿子,而把自己当成一种光宗耀祖的投资。

  大学毕业后,小伟没有找工作,因为父母觉得本科文凭根本不够,要求小伟一定要考取研究生,第一年不行第二年再考,考不上就不许回家。

  第一年的研究生考试,小伟因为准备不足放弃了考试,第二年、第三年的考试,小伟的分数远远达不到分数线,第四年,小伟的成绩距离分数线只差十几分,也落榜了。

  从第一年考研失败开始,小伟的精神状态开始出现问题,经常有些莫名其妙,说话语无伦次、答非所问,而且举止十分反常。在第四次的考研失败之后,小伟更是显得有些疯癫。那一年底,小伟回家过年,没想到春节后就被父母送到了精神病医院。

  对于儿子的精神失常,父母并不后悔,只是很痛心。他们一再表示,自己文化不高,所以希望儿子学业有成,他们的做法并没有错,只是儿子不能理解,加上心理承受能力差,所以才造成现在的悲剧。

  望子成龙不对吗?这要看家长心目中的“龙”是如何定义的。如果只有在前文中提到的“高学历、高收入、高地位”才算是“龙”,那么恐怕绝大多数家长都要失望了,毕竟“三高”人群只是我们社会中的一小部分;但如果家长认为孩子的健康、独立、快乐就是“龙”,那么这个目标就容易实现得多,相信有这种心态的家长,他们的孩子更容易收获到成功快乐。

  由此折射出家长心态的问题。中国的很多父母有一种心态,就是把孩子看成自己生命的延续,因此,他们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理想加注在孩子身上,似乎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替自己圆梦的。这些家长,自己考不上大学,就要求孩子一定要考上大学;自己赚不了大钱,就要求孩子将来赚大钱;自己是普通劳动者,就要求孩子将来做高官……这些父母打着“爱孩子好”的旗号,让孩子承载自己的梦想,去做那些自己做不了的事,还美其名曰“为孩子好”。这哪里是为孩子好呢?难道孩子真的只是父母“光宗耀祖的投资”吗?

  可悲的是,时下这样的父母太多了,超负荷的孩子也太多了。于是,我们看到许多不堪重负的孩子弑母、杀父、精神错乱的悲剧,也看到失望的父母将孩子打到昏厥、残疾,甚至失去生命的悲剧。悲剧何其多,难道还不足以敲响警钟吗?诚然,小伟的例子比较极端,但是中国有多少父母抱有跟小伟父母同样的心态?有多少孩子因为不能实现父母的心愿而暗自自责、失去快乐?悲剧没有发生,并不代表伤害不存在。下面的几点思考,希望能给父母带来帮助:

  ○ 你是爱孩子的真实,还是爱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不管你承不承认,你只能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你自己最好的希望。

  ○ 你对孩子的期望是不是太高?如果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就会变得脆弱、患得患失,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为了避免失败,孩子会拒绝尝试,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 你是不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看作一个平等的人?如果你很尊重孩子,孩子是不会忍心让你失望的。要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自己的主人,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

  ○ 你是不是经常拿孩子跟别人比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片面的横向比较只会让孩子认为自己不行,失去自信,也失去自然向上的原动力。

  ○ 你是否在不自觉地宣扬“人上人”的概念?看见街上扫卫生的阿姨,就说:“你不好好学习,将来也扫大街去吧!”自力更生的劳动不可耻,不要荼毒孩子的人格心灵。

  ○ 你是否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好父母要走出几个误区》摘要:谅别人。龙龙爸爸也说,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就是“打”,有时候会为一点小事打孩子。有一次爸爸喊龙龙回家吃饭,龙龙没有答应,爸爸上去就是一脚,龙龙当时就尿了裤子。因为爸爸的暴脾气,妈妈也少不了跟他吵架,家里...
相关文章走出阻碍优质教育五大误区新爸引导妈妈走出喂养误区
新爸如何引导妈妈走出喂养误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阅读 引导孩子阅读的方法
亲子阅读的好处 亲子阅读的小技巧
怎么让孩子爱上阅读 告诉你五个让孩子爱上阅读的
什么是早教机 早教机对孩子有帮助吗
20种方法培养孩子阅读 让阅读成为孩子终生的习惯
阅读对孩子成长有什么意义?让阅读成为孩子的生
美国的孩子阅读能力强 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如何养成
如何培养孩子爱阅读的习惯 5个好习惯培养孩子爱
孩子不爱看书,别担心 五个小游戏让他爱上阅读
亲子阅读是最好的早教 家长必知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