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用关爱化解“问题”

2008-10-14  | 兰妮 之情 问题 

  亲子之情赢得幼儿健康

  美国心理学家实验表明,良好的期望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但过高的期望会使孩子承受压力,造成心理、行为出现问题。从家庭系统的理论看,孩子的许多问题是他生长的家庭出现了问题,即亲子互动、父母的期望与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因此,为了孩子健康成长,现代家庭中的父母应该通过亲子之情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

  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与他们生活中所承受的压力成正比,也与父母过高的期望水平成正比。美国心理学家罗林塔尔的实验表明,良好的期望能促进孩子的发展,但过高的期望则适得其反。

  兰妮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兰妮妈妈经常对兰妮说“你是个缺少父爱的苦命孩子”“我和你爸爸离婚,让你受委屈了”“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从小就没爸爸管你,我把你养大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离婚后,为了你,我没再结婚,你可别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你是我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之类的话。后来,兰妮妈妈为了让孩子恢复健康,在专家的建议下改变了对兰妮的态度,她们之间经常说些轻松的话题,家庭气氛也由原来的紧张压抑变得轻松快乐起来,兰妮的妈妈还系统地学习幼儿保健与教养方面的知识,掌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从社会文化背景、年龄发展顺序、实际生活经验等方面判断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问题。目前,兰妮正在逐渐恢复身心健康。

  除了掌握一定的育儿知识,家长还要积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注意培养亲子间的融洽关系,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采取民主、平等的辅导式教养方式,使孩子有成功的体验,建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科学安排地孩子的作息时间,动静结合,多进行户外活动,保持充足睡眠,提供合理营养,积极防治身心疾病。教育者经常说“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同理,没有不可救药的子女,只有不善于养育孩子的父母。

  6岁的郑朝阳是一个富裕家庭的“独二代”,爷爷奶奶对他百依百顺。他非常好动,经常偷偷揪爷爷奶奶的耳朵,在幼儿园还常在小朋友身上搞恶作剧。夏天的一个早晨,他仅穿着三角裤就被送来幼儿园。老师问起原因,原来早上起床的时候,妈妈没有按他的要求给他买玩具的200元钱,他就不肯穿衣服。妈妈不敢强迫他穿衣服,因为如果那样做,他会生气得昏死过去,或者发疯般咬人。

  对这样的“问题儿童”家长应该如何对他们进行教育呢?首先要和孩子建立深厚的感情,这是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上海师范大学钱源伟教授认为,孩子在3岁左右是亲子感情培养期,此时如果没有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感情,孩子很可能在8岁左右产生心理障碍,到少年时期还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可见与孩子建立好亲子感情在儿童的教育中是何等的重要,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功与否,所以父母要重视与孩子建立亲子感情,与孩子保持平等亲密的关系。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因不良家庭气氛和家庭教育导致“问题儿童”,还是帮助“问题儿童”恢复或者趋向健康的必要条件。

  家园配合挽救“问题儿童”

  “问题儿童”一般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造成的,但是,对“问题儿童”的教育光靠家庭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幼儿园、家庭密切配合。多数家长往往缺乏科学对待“问题儿童”的常识和方法,所以幼儿园在对“问题儿童”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形成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合力,对于这类孩子而言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对于“问题儿童”的治疗,不是某一个医生或家长使用某一种矫正方法就能治愈的,它需要医生、家长、老师以及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消除社会、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正确运用教育学、心理方法,辅之药物治疗,才能达到纠正儿童异常行为的目的。在对孩子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家园间的信息交换非常重要,幼儿园老师要针对“问题儿童”定期进行家访,也可以请家长到幼儿园观察孩子的当前情况,双方都要及时掌握孩子的最新动态,这是纠正、辅助孩子康复的第一手资料,是治疗方案有效到位的依据。

  因为“健康的孩子总是相似的,而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则是各不相同的”,老师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的学习和活动情况,或者通过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全方位地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具体情况,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最终才能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老师要向幼儿家长介绍一些教育方法,或者请有经验的专家介绍他们成功的教育经验,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辅相成,为这些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某幼儿园里去年招收到两名需要特殊照顾的小朋友:安妮和陈小飞。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存在的问题也不完全相同。安妮是一个自闭症患者,而陈小飞不但有多动症,还智力低下。面对这样两个孩子,该幼儿园的园长和老师没有像其他幼儿园那样把他们拒之门外,而是伸出温暖的双臂迎接他们。

  为了让正常的孩子能够接受安妮和陈小飞,老师首先向别的孩子清楚地解释了为什么安妮和陈小飞需要特殊照顾,并引导小朋友怎样在平时照顾这两个特殊的小朋友。这样就避免了当安妮不理睬小朋友向她问好或者陈小飞突然自己跑出队伍时,别的小朋友对他们的举止感到意外。老师营造这样一个接纳的环境提高安妮的社会交往技能,同时规范陈小飞的行为。

  老师还积极了解、跟进这两个孩子各自的治疗进度,与医生、家长取得广泛的联系,收集安妮包括心理测验、自我概念测验和家庭情况等等资料,与医生达成共识,制定辅导计划。老师还提醒家长们注意自己的不良行为,保持家庭和睦温暖,不要以粗暴或简单的批评方式来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

  针对陈小飞的情况,老师积极配合心理学家关于让他在集体中学会自我控制的建议,采取帮助他“出声思考”方法。经常提醒陈小飞思考:我的错误行为是什么?如何控制它?我在按照我的计划行事吗?我过去是如何做的?并要求他站在局外人的立场上观察他自己的行为。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使他增加一些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渐地,陈小飞能知道引发其放肆行为或多动的信号,这样他就能以比较好的态度去控制以前所不能控制的行为。

  接下来,老师配合家长矫正陈小飞的行为:对他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干扰他人、随便在教室内走动之类的行为,老师首先详细说明幼儿园小朋友学习时应该做到的要求。每当陈小飞能达到老师要求的时候,老师就及时表扬他,通过强化好的行为,让他把好行为和表扬联系起来,减弱他出现坏行为的心理动机。不断强化后,陈小飞的多动症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对安妮也是一样,教师通过她的父母取得了和医师之间的联系,并提供一切关于安妮的资料,帮助安妮的医师制定措施,在相互配合下进行治疗。老师还和安妮的家长约定:关心其生活,不要过分溺爱,凡事不能包办。鼓励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做好了要及时赞赏,失败了要指出如何避免失败。在她害羞或者游戏失败时,家长和老师不要过多指责和施加压力。

  结合医生的建议,老师定期与安妮说悄悄话,让她在有保护的环境里释放出被抑制的感情和未说出的恐惧。指导她如何去克服无助感和恐惧感。在课外活动中老师还组织一部分低龄小朋友和她一起完成一些简单游戏,当他们失败的时候,耐心地使她们明白自己在游戏中所起的作用和如何避免失败,以便他们能改过自己的行为。通过反复多次交流和这样的活动,帮助安妮克服无助感和怕失败所导致的恐惧、退缩心理。

  老师还建议家长用电视示范方法矫正安妮的孤独感、不能与人交朋友的缺陷:经常给安妮放经过精心设计的录像带,内容都是描写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的相互帮助。在每个情节里,可以看到有一个幼儿首先是观察别人的行为,后来就参加到他们的活动里去,接着便出现强化后果。例如一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玩具并和他谈话、微笑,然后他们快乐地玩在一起。通过一段时间观看,小安妮开始变得愿意参加一些活动,喜欢并学会和小朋友交朋友了。

  老师还借助高科技手段帮助有问题的孩子获得一些帮助。专家研究发现,微型计算机的应用对有行为问题的孩子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它对这类儿童有时表现的不恰当行为能做出客观公正的反应,而那些有问题的孩子,对来自老师或家长的反馈做出的反应可能很令人失望,这往往使教育者不得不带着负面的情绪教育他们,容易出现前文提到过的“恶性循环”。然而,由于计算机不会在情感上与这些孩子相互影响,当这些孩子出现行为偏差,或者在解决问题时遇到困难,他们可以依靠借助电脑中的游戏弄清为什么,同时得到正确的回答。在家中或幼儿园有意识地让“问题儿童”像正常的孩子一样使用计算机,有助于解决普遍的行为问题。特别是对那些过分好动或注意力难集中的幼儿,当他们操作计算机时,必须注意力特别集中才能进行,因此计算机对纠正儿童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和常表现不恰当行为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家长和老师给孩子创造必备的条件,不要以为他们是“问题儿童”就阻断了和高科技产品的亲密接触。其实,即使是“问题儿童”,他们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要多一些耐心,多一份呵护,科学的教育引导往往可以弥补多种缺憾和不足。

  总之,“问题儿童”的出现并不可怕,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教育发展的长河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我们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的,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面对这些问题。既然问题已经出现了,那么我们就不应该回避它,而是应当正确地面对它,首先要承认问题的客观存在,然后是潜心地去研究它,最后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认真、科学地对待问题,潜心地研究问题,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只要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协作,对“问题儿童”加以正确地引导和合理的教育,定能使“问题儿童”得到转变,健康地成长。

  [上一页] [1] [2]

  网友观点
    很菜
    好文
《家长:用关爱化解“问题”》摘要:爸爸离婚,让你受委屈了”“你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从小就没爸爸管你,我把你养大不容易,你要好好学习”“离婚后,为了你,我没再结婚,你可别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你是我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之类的话。后来,兰妮...
相关文章优势化解法息烽县全面推行“代理家长”责任制
成功法:冲突化解法小班社会:关爱语言
孩子离园应该早接还是晚接 影响居然这么大
入园宝宝遭虐待 父母应该怎么做
家长应理智对待孩子打架行为
宝宝上幼儿园有哪些方面的变化 宝宝上幼儿园的变
上幼儿园的禁忌 上幼儿园宝妈们这些事不要做哦
如何给宝宝挑选幼儿园 给宝宝挑选幼儿园需要注意
从以下几点判断孩子在幼儿园过的好不好 怎么判断
宝宝入园要适应多久 宝宝入园的适应时间
宝宝入园前的心理 宝宝入园的心理状况
宝宝要入园了 宝宝入园准备

最近更新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