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语文教学 提高阅读能力(2)

2008-10-18  |  

  三、求解阅读 激发兴趣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个带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这种阅读能否开展,关键在于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程度。过易,缺乏思考性;学生往往会觉得“易如反掌”;过难,思而不得,读而不知所措,学生会产生畏难情绪,丧失自读信心。因此,一定要掌握难易程度,如果课文确实较难理解,则可以提出几个阶梯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求正确的答案。最好的方法是:学生对问题产生兴趣,似有所悟,跃跃欲试,甚至自发展开讨论,这就可能促进求解性阅读的自觉进行。在教《田忌赛马》时,可以先板书出几道思考题让学生自读:⑴为什么第一轮比赛田忌输了,而第二轮比赛却赢了?⑵本文的中心句是什么?⑶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什么启发?学生根据思考题,认真阅读课文,既抓住了中心句,又知道了田忌先输后赢的原因是他能随机应变(调换马出场顺序),还懂得了在对抗性挑战中,胜败的因素有时不光在物质条件,策略的优劣也起重要的作用的道理。

  同时阅读能力的培养始于词句的理解、篇章的洞悉、中心的把握,只有学生置于具体教材的特定语言环境,抓住极富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进行反复品味,了解作者表达中心独具匠心,才能通过一篇篇课文的学习,把阅读能力的提高向着一个较高的层次推进。《再见,亲人》语句自始至终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为此,在教学中要重视词句的品味,引导学生深刻挖掘课文语言的内涵,达到领会中心思想的目的。词语的品味:围绕中心,抓住重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其在文中的表达作用。如“雪中送炭”这个词,可采用分层设问,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⑴这个成语的本义是什么?⑵在课文中比喻什么?⑶联系上下文还有更深的含义吗?通过引导,逐一挖掘,层层推进,透辟地把握这个成语在课文中表达思想核心:即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斗了三天三夜,正在这时候,大娘带领全村妇女,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和浓浓的硝烟,不顾生命危险,为志愿军战士送来了打糕,使同志们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为什么呢?因为大娘送来的不仅仅是打糕,还送来了朝鲜妈妈慈母般的爱,送来了取胜狙击战的精神武器,同时,通过分层挖掘,细细品味,逐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这句话的理解,进而领会了中朝人民之间的情谊是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句子的品味:着重通过朗读、剖析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含义,受到感染。如:课文第一段结尾的反问句,教学时,引导学生从理解句子的意思入手,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⑴这句(指反问句)是什么意思?⑵它和这句变式后的句子(指陈述句)意思相同吗?⑶这里为什么要用反问句而不用陈述句?通过这一系列的设问,让学生体会到用反问句表达的语气肯定,感情更强烈,更加深刻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永远不会忘记朝鲜大娘的深情厚谊。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