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对待语文阅读分析(2)

2008-10-18  |  

  现代的阅读教学,实际上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不正当的课程观。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感情,阅读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象初中课本中的《春》、高中课本里的《荷塘月色》、《祝福》等课,若不让学生以体验情感的形式去学习课文,分析课文,那么,阅读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那就更谈不上什么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同情劳动人民了、爱护弱势群体等等感情。试想,没有了感性因素,哪来丰富多彩的人性表现,哪还有情感和形象吗?要说完成好九年义务教育阶段400万字的课外阅读量,仅凭毅力,纵然完成,也只能是事倍功半。在阅读目标上强化感受性、体验性,就是为了纠正长期流行的理性化阅读分析的偏差。鼓励学生独立判断,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总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对改变先前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是非常有必要的。尤为重要的是,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比如,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作出自己的评价”、“说出自己的体验”、“通过自己的思考”、“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等。这足以说明,在新的课程执行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人为本,在阅读教学中也应如此,不要以教师纲领性的分析,以教学参考为标准答案,强加灌输予学生,这样只能是把阅读分析,引向狭窄之道,最终使学生无法摆脱呆板教条的学法。语文课程标准,从方法到途径都给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反映出新的教学理念:即面向社会,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而,应把阅读分析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