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培养(2)

2008-10-18  |  

  那么,如何能让学生“看见”形象,“触摸”到形象呢?这就需要我们多花心思,或用画面再现情景,或用语言描述,或用实物演示,或用音乐渲染,或用表演体会,或带入生活领会,把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仿佛看到了,听到了,整个心灵感受到了。

  导入课文《会摇尾巴的狼》之后,我先让学生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了一个陷阱,在陷阱里贴上剪纸的狠,在陷阱上边贴上剪纸的羊。(简笔画使课文中的形象成为眼前的视象,抽象的语言文字有了生命,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放映狼在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的动态画面,并配以滑稽的音乐。(学生看见了狼的丑态,禁不住嘲笑它,有的还在下面拍手称快。)有了表象再细读课文中狼与羊的五次对话。老山羊的善良、诚实、机警,狼的虚伪、狡猾、凶恶的本性,富有性格特点的人物形象很快在学生眼前清晰起来。当读到“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你干尽了坏事,谁也不会来救你的。”这些句子时,有的同学咬牙切齿,对狼的痛恨之情溢于言表,无法掩饰。

  学生在感受形象中动情,在动情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这样的朗读才富有感染力,真挚动人。教学一旦触及儿童心灵的领空,便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以情启思,思而移情儿童的情感过程是一个心理流程。当学生在初读中有了感性的认识,已经动情时,我们应该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作者总是在描述中抒情的。我们必须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精彩语句,启迪其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感染、熏陶,并与作者产生共鸣。

  巴金的《春蚕》中有这么几句话“每天深夜,母亲总要起来添桑叶。我一觉醒来,常常看见母亲拿着烛台去喂蚕。闪闪的烛光照着她那带着皱纹的慈祥的脸。”

  教学时:①点拨。老师轻轻地描述:我们仿佛看见漆黑的夜晚,母亲拿着烛台去添桑叶,多么辛苦啊!从哪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母亲养蚕的辛苦?学生带着问题品读,有的说:“我从‘每天深夜’、‘总要’、‘常常’这些字眼仿佛看见母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操劳身影”;有的说:“我仿佛看见母亲捧着大把大把的桑叶喂蚕的时候,额角上渗着汗。”学生在品读、思维中已渐入意境,一位勤劳的母亲的高大形象在学生面前浮现。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