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教材:走向智慧的语文教学(4)

2008-10-18  |  

  生:不,不可以,达官贵人是醉了,可我相信总会有不醉的人。你瞧,陆游就是其中一个,他的诗就是盼头,说不定他们读到诗后会从梦中惊醒。

  师:说得多好,的确,陆游没有醉,还有抗金英雄岳飞也没有醉,他醒着呢!听……

  师:播放《满江红》

  (整个课堂充满着激情,师生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后记】

  教师不再以“知识为中心”忠实地传递文本内容,而是因材、因地、因人需要,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以“情”为线索,以合、分、合为主要教学策略,将各教学要素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感人的教学情境。不难发现,对教材进行如此个性化、生活化、情感化的再加工,教学过程因此而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和有效。

  其实“用教材教”也非难事,从理论上讲,就是不迷信权威,大胆地挑战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在实践层面上看,就是对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进行增删和组织,使教材常教常新。

  三、怎样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教教材”是以知识为中心,忠实地传递教材文本内容;“用教材教”则是以情景为中心,根据课程标准,按照学生与教师的自身特点,以及由此确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的增删、归并处理。

  那么怎样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也就是说,怎样才能更好地体现“用教材教”的思想?

  (一)重组与延伸

  “用教材教”应以重组为基点。按课本——读本——课外选文的思路来选择文本,这一过程体现了语文教学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程资源由教材文本扩展到课外可利用的所有资源的理念。重组时,尽量利用学生手头现有的文章或推荐经典作品,让学生有机会贴近大师级的作品,为学生与语言大师进行精神对话、心灵沟通提供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尝试了以下重组思路:

  1、以话题重组。如上述案例,两首古诗讲的都是同一个话题,将它们重组成一个新的教学情景。在联系、比较和想象中揣摩诗句,品味意境,体悟诗人的殷殷情怀。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提高课堂效率。

  2、以情感重组。如教学《别了,我爱的中国》、《一夜的工作》等文章,发现学生对祖国、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爱,越来越显得淡薄。我们便推荐学生阅读《詹天佑》、《刻骨铭心的国耻》、《军礼》等文章,加深他们的情感体悟。其实现场二也不例外,但如果能补充或推荐类似的古诗让学生诵读,相信学生会有更深刻的领悟和积淀。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