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质疑•批判(3)

2008-10-18  |  

  四、比较——批判,升华创新行为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材料进行反复比较,使学生在对事物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进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境界——批判学习。

  1.组织思维。一种方法是诱发直觉思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直觉思维,表现为不假思索地回答,提出怪异的问题、猜测等。如《鸟的天堂》这篇课文的新课导入,设置音像情境,出示画面,然后提问:今天,老师为什么要挂两幅图?让学生进行种种猜测,在猜测中开始学习。另一种方法是激励求异思维。如教学《草船借箭》,教师可引导学生的思维从另一视角开展:“假如你是诸葛亮,与周瑜较量,有几分取胜的把握?”学生的思维继续发展,“假如曹操识破诸葛亮的计谋,不予放箭,又会怎样?”

  2.批判学习。例:《巨额财富》讲述“我”在雨中遇到一个淋雨的小姑娘,在和小姑娘共伞同行时,她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美好愿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教材的说法提出了异议,觉得不能用有没有人在雨中共伞来证明社会风气的好与不好,觉得文中的两个姑娘显得幼稚可笑,有的甚至觉得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些夸张,这是对教材的批判学习。当然,批判学习不只是否定,更需因“批”(生发疑问)而“判”,重在对疑点的判别和评论。

  五、活动——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使用中央教科所小语学法指导实验教材,学生最爱上的要数语文活动课,这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阵地。教师首先为学生确立活动课“贵在参与、重在准备”的学习观念,让每位学生都能上台施展才华。如第十册活动课(三),设计了巧问妙答急转弯竞赛,如“下世纪,水资源紧张,将是全球性突出的问题,就连世界上著名的面积最大的河都没有一滴水,请问,这是哪条河?”(银河),诸如此类的问题,其答案往往与问句本身无关,而与问题的某些词语有关,或总是与所创设的环境气氛有关,应鼓励学生求异、求新,想别人之未想,言别人之未言。如第九册活动课“演双簧”,在修改病句训练中注意进行求异、求佳、求创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病句有几种修改方法,教师启发学生求异思维,“谁还有其他修改方法?”获得几种正确答案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比较:谁更好(符合改动要小、改法要巧的原则),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