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引导策略初探(3)

2008-10-18  |  

  三、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

  “接受美学”的理论观点认为,面对文本,读者也是作品创造的积极参与者。与作者的地位和作用相当,读者对文本的接受过程实质上是对作品的一种再创造过程。任何阅读都不能是“清白的阅读”,都必然加进读者自己的“前理解”,因此,任何读者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完全等同于作品原来的意义,而且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所理解到的意义都不可能完全一样。所谓“有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人们又常有这样的体验:当读到一篇感人的文章或一个动人的情节时,往往会热泪盈眶或黯然神伤。为什么?那是因为阅读者带着强烈的阅读主体的个性特征,阅读时融进了自己独特情感、理解和体验。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个性化对话,重视学生情感的融入,让学生愉悦地读,快乐地读,从中感悟作者的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心灵交汇,产生共鸣,让学生享受到审美的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文本进入一所所“精神家园”,进入了一座座民族与世界、古代与现代思想文化的宝库。与百年之远、万仞之遥的大师巨匠,与古代最出色的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与现代的小说家、剧作家、散文家,与孔子、孟子……,与苏格拉底、莎士比亚……,与鲁迅、老舍……进行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这种对话的过程,表面无声无息,内心机锋万变。例如学生读了屈原,就会感到自己的卑琐;读了陶渊明,就会感到自己的势利;读了李白,就会感到自己的狭窄。这种对“卑琐、势利、狭窄”的自责心理,就是与文本中屈原、陶渊明、李白的“高尚”、“淡泊”、“豁达”对话的反观效应。学生在文本中有声、有色、有思想、有韵味的语言世界里流连忘返,透过美的语言窥见了美的心灵世界。不知不觉中,学生就会发现自己变了,变得比昨天更智慧、更善良、更宽容,变得比昨天更复杂也更单纯,更聪明也更天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