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教育推动文明升华(2)

2008-10-18  |  

  (4)道德具有现实性与理想性相统一的特征。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受其他社会因素制约和影 响,具有现实性。但它高于现实,有示范作用,它要求人们“应当”如何,通过榜样的力量、理想的人格,引 导人们向前看。

  (5)道德具有知与行相统一的特征。要实行道德,首先要有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如果没有道德认 识,不辨是非善恶,当然不可能谈什么道德行为。但如果知道了道德规范,却没有行动或背离了这些规范,就 是不道德,所以道德强调知行相统一,言行相一致。当然,知行统一有一个过程,往往是先知而后行。

  二、道德的本质

  关于道德的本质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有几种不同的见解:

  (1)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人的先天固有善良或邪恶的意志,这是主观唯心主义。中国的代表性观点有孔 子、孟轲“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说”,荀子的“人之初,性本恶”的“性恶说”等。

  (2)把道德的本质归之为“神的启示”,这是客观唯心主义。中国的代表人物有董仲舒:“王道之三纲 可求于天”,“道之大源出于天”之说。

  (3)旧唯物主义者反对从神出发,而从人出发,反对神道主义,主张人道主义,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人性 的自然表现,是人的真实的、健康的“本性”,而恶行、罪过只不过是人性的歪曲。它使道德从虚幻的天国拉 回到了世俗的人间,但他们所说的人的本性是抽象的人性,脱离了社会关系的永恒的人性,因而最终与唯心主 义殊途同归。

  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和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性 质决定了道德的历史类型和性质,决定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经济基础的变化和发展迟早会引起道德的 相应变化与发展。

  道德除了受经济基础决定外,还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这些社会因素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政治 、法律、教育、文化、艺术宗教等其他上层建筑,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心理和民族传统习惯等。

  三、道德的功能

  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社会意识形态,而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对于社会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又起着巨大的反作 用—一积极的促进作用或消极的阻碍作用。对这种能动作用的夸大或贬低乃至否认都是错误的。因此,要批判 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种是“道德决定论”(或称“道德万能论”)。

  “道德决定论”者片面夸大道德的作用,认为道德决定一切,只要人们的道德水平提高了,一切社会问题 都可以迎刃而解。孟子说过:“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孟子 把道德的作用看成是关系到国家兴亡的根本所在。荀子亦有相类似的看法,他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理则 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荀子所谓的“礼”是最高的道德原则。显然,荀子把“礼”看作是修身、成事、治 国之根本。欧洲十九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也夸大道德的作用。他们否认阶级斗争,试图用道德的手段,特别 是用“爱”的说教,一方面劝导富人于穷人仁慈,为人类作出牺牲;另一方面劝导穷人忍让,在物质利益上知 足,空想“爱”能化干戈为玉帛、阶级对抗的社会能得以改造,社会主义理想蓝图就会变成现实,这种观点显 然是唯心主义的。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