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育的文化分析(2)

2008-10-21  |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要依据并促进儿童身心的发展,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应对儿童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不可忽略某一方面的教育或只强调某一方面的教育;教育的价值体现在教育的育人价值、教育的社会价值、教育的自然价值或生态价值、教育的综合价值或总体价值。①然而在现实中,在人们的观念

  中,却常常可以感受到与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相冲突的不和谐音,其主要表现之一便是仅仅看到了教育的育人价值,即个体发展的需要与教育实践活动所能适应和满足的程度之间的关系,并且将其简单化、功利化,单纯强调某一方面,从而对儿童的成长提出了过高的不切合实际的高期望值。认为孩子只有上大学才算成材,家长送孩子读书就是为了将来能够上大学,能够“跳龙门”,找个好工作,这便是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折射,是与“学而优则仕”一脉相承的。反映在早期教育目标上,便是对孩子的过高的期望值。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拿“第一”,成为“尖子”、“神童”。于是,不惜重金为孩子买高档的、大量的书籍、玩具、乐器等,带领孩子参加这个班、那个班的学习。早期教育成了“超前教育”、“过度教育”、“强迫教育”。这是早期教育的一个误区,与科学的教育观格格不入。

  第二,传统的思维方式与早期教育内容的片面化。从我国当前早期教育的实践来看,传统的思维方式对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上的影响依旧存在,具体表现为将早期教育简单化为早期的智力开发,等同于超前的知识的灌输和大量机械的计算、背诵、识字。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宣传中也把幼儿能计算多少位数、识多少字、学多少英语单词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唯一标准,这对人们的思想是一个误导。实际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需要的不仅是识字、计算,而且还有怎样做人、怎样与人相处、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后者是幼儿更加需要的。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早期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早期智力开发,也不是提前的读写算等知识技能的训练。“作为人生教育的起点,早期教育关注的是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②早期教育要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也要重视儿童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要增进儿童的知识技能,也要健全儿童的人格,注重其社会性及情感的健康发展。因此,早期教育应当向儿童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活泼的成长。只有真正的树立起科学的发展观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传统的权威化价值取向与早期教育实施过程的强迫性。反映在教育中,儿童自身的需要被抛至一边,大人的命令是不可抗拒的,他们把自己未曾实现的愿望和理想赋予了孩子,孩子自身的需要与兴趣却不被重视。从当前的早期教育状况看,这种强迫性仍然存在,严格变成了严厉,甚至是粗暴和残酷的体罚。早期教育变了形,孩子们失去了自我,被迫替父母学,担当起完成父母宿愿的重任。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