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统一的教育(2)

2008-10-21  |  

  综上所述,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性是美好的,并且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的本质和根本目的就是培育人性,使美好的人性得以展示和发挥。无论在何时何地,人性依然如故,教育亦依然如故。人文主义者主张,理性是人的最高价值,这种理性是指价值理性,而非工具理性和科学理性。在人文主义看来,人类所生活的世界之所以是一个有序的世界,就在于人具有理性。人的理性超越人的生物和社会本性,是人性中最宝贵的财富。因此,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人性中的理性,这不仅是使人类世界具有理性的前提,也是使人获得理想生活的根本保证。理性是人性中的灵魂,是人性的向导,是人的最高价值,失去理性,也就失去了人性中真善美的原则。人性能否获得完美发展,取决于理性的自我约束和相应的能力培养与锻炼。

  人文主义非常强调个人价值,认为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其最高层次是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是形成完善的人性和获得美好精神生活,而不是获得个人谋生的手段和求得物质生活的满足。人文主义认为,社会有助于个人的幸福时才显得有价值,人类的任何一项活动,当然也包括教育活动,衡量其价值的最高标准,在于它是否有利于增进个人的价值。从以上观点可以看出,人文主义在价值观上是重个人轻社会,重内在轻外在,重精神轻物质,重人文轻科学。

  (二)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基本特征

  人文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决定了其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第一,追求永恒化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决定于人性,人性是永恒不变的,教育目的也是永恒不变的。人文主义教育崇尚传统文化,在教育内容上明显地重人文轻科学,认为科学只能帮助人们决定事实,而只有人文精神才能决定如何处理这些事实,课程的中心只能是人文科学,而不是经验科学。人文主义教育在总体上反对当前社会的适应,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真理的能力,其次才是适应变化中的客观世界。它猛烈抨击实用主义的“适应论”,认为“适应论”破坏了学校课程的稳定性,降低了教学质量,没有价值取向,过于消极,违背了教育的独立性,会引发教育本质的破坏;第二,追求理想化的教育目的。人文主义比较重视超现实的非功利目的,轻视现实的功利目的。它坚持精神高于物质哲学世界观,认为精神往往就是一种超现实的理想存在,一心追求现实和物质的人太世俗、太平庸,教育目的应尽量离现实生活远一些,离精神生活近一些。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文主义也主张教育应为个人今后的谋生和承担社会责任做一定的准备,但同时认为功利性的谋生教育只能在实施好人文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第三,追求人性化的教育目的。这一特征在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中体现得最为突出,它以把人从机械文明中解放出来为己任,认为提高人存在的价值是教育目的核心。应当把教育当作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手段,而不应看作是为学生谋求职业出路作准备的工具。应着重开展人文教育、生活教育、情感教育、个性教育和自由与责任教育,过分专门化的教育会降低人的重要性,因此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

  二、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的哲学基础与基本特征

  科学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科学为中心的功利性教育目的观。它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以及科学功能的日益显现而产生的。20世纪以来持这种教育目的观的教育哲学流派主要有实用主义教育和学科结构主义教育。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