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活动中促进儿童主体性的发展(2)

2008-10-22  |  

  第二:儿童对学习内容接受、内化。在教育活动中,儿童主要通过自己的主体性集中的组织自己的心向系统去倾听,去理解、去接纳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并且要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相沟通和融合,以内化为自己的新信息和知识能量,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如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都有新的发现和兴趣,看见蜜蜂飞过,会伸长脖子看看蜂针在那里,见蚂蚁排队向上爬,会问:“为什么蚂蚁总是向上爬?”他们

  对于老师的解释有疑问,有时也反驳,而以他们自己所理解的掌握的来给予解释。这样,教师就及时引导他们去观察、去思考,验证出答案的对与否。这些都说明老师给予了孩子们自主权,孩子的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第三:儿童对教育者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教育活动中,儿童的主体性

  作用不是被动的主体性反映,对教育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要求,主体性发展好的儿童会由此产生一定联想和创造,会从教育者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中获取悟性,进而对教育者的内容和要求产生批判性的、创造性的、发展的、乃至超越性的能动反映,儿童对教育者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的过程正是儿童自身主体性的开发、唤醒、发展的过程。如在语言活动中围绕复述故事这一目标,教师投放能体现多个层次的操作学具,让能力弱的幼儿操作起来也不感到太难,他们能自己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学具,进行创造性的发挥,不同能力的幼儿有不同的表现:高水平的幼儿能操作四幅立体连环画,同时进行连续复述,中水平的幼儿能操作拉线学具分段复述,而低水平的幼儿也能摆弄学具,学习故事中主要句子。这样,他们有了一个无压力、无忧虑的心理环境,满足了各种水平孩子的发展需要,使儿童的主体性得到体现。教师为孩子设置多种多样的活动课程是必要的,让孩子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中,不仅锻炼幼儿的手、脑,激发孩子的学习、探求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主体性。在开展社会领域的教学活动中,老师组织一次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提供幼儿可参与的“社会”环境可操作的材料,积极引导幼儿活动,使幼儿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交往的合适方式,只有在活动中,幼儿才能把握客体,认识客体,然后才能主动的、有选择的、能动的改造世界。

  我们必须承认幼儿的主体性,将幼儿作为其自身发展的主体来看,认识到幼儿是一个身心俱全,各种能力都在发展的完整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独特的爱好,有按自己喜好作出选择能力的能力和权利,他们能对外界事物作出主动的判断与反应,能按自己的想法创造出与现有事物不同的事物。

  幼儿教育是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的教育,在幼儿园中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课题模式,都应该使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让主体性体现到各项活动中,从而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