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扬琴的形成与发展

2010-08-06  | 扬琴 苏武 东北 

  一、解放前和建国初期的东北扬琴及主要传人

  解放前东北地区的扬琴演奏普遍集中在民间说唱伴奏和广东音乐演奏方面,而真正具有东北地区风格并独立演奏,是从把著名歌曲《苏武牧羊》改编成扬琴曲开始的。赵先生创编演奏这首乐曲时,在传统扬琴演奏技法基础上,创造性借鉴运用了古筝的吟揉手法,发明了颤竹及颤竹滑音技巧,极大丰富了扬琴的演奏手法和表现力,形成独特新颖的艺术风格。

  如乐曲开始部分(赵殿学传谱):以散板形式出现,将音乐主题展开成一个抒缓旋律,在每个停留音上用滚奏(又称轮音)持续,并在滚奏尾部又加上一个颤竹(又称弹轮),使旋律音在左手颤竹中得到渐弱式延长,又为右手奏下一乐句做了动作和情绪上的准备。接下来出现的吟揉音和颤竹的有机连接(称为凤尾颤轮)随即勾勒出东北扬琴演奏的鲜明特点。

  该曲进入第一段后的加花旋律演奏,不时出现一缕缕滑颤音,将旋律上下行小三度的两音连接起来,给人清秀华丽自然的感受,似筝似琵琶又都有所不同;接下来扬琴多合以滚奏轮音细腻表现着如诉如泣的音乐情感,运用我国传统的主题变奏形式形成八次加花变奏,在演奏速度上逐渐加快乃至急板,然后嘎然而歇,再现主题如泣的音乐情绪,悠缓地结束全曲。细致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情感,拓展了扬琴艺术表现深度,挖掘了其内在的艺术感染力方面的潜能。以上这些创编演奏处理出自二十年代的街头艺人之手,实属难能可贵。它所展演的"吟揉滑滚颤"等技法对东北扬琴的产生乃至整个扬琴演奏艺术的发展做有卓越贡献。

  赵殿学先生第一位亲传弟子是王沂甫先生,[1917-1989]辽宁海城人,曾于1931年师从赵老先生学习扬琴。正是他整理了《苏武牧羊》演奏谱,使之流传于世,继承和发展了其艺术风格和演奏手法。他在1935年改编古曲《汩罗江上》,把受授的慢缓式滑颤手法演变成大段落的快速上下滑奏,以此来渲染情绪,烘托气氛,生动描写了赛龙舟时热烈欢闹场景,又运用琴键尾拨奏技法,上下滑拨出华丽效果,获得新的音色和表现手法,使扬琴清脆优美的特点更为突出。他创作的扬琴独奏曲《春天》借鉴古筝抓弦手法,戴上指甲,一只手演奏和弦,烘托另一只手演奏的旋律,使扬琴在同时奏两个音的基础上变成能奏三、四个音;第二段使用这一技法,获得成功,丰富了扬琴的和声效果,增加了扬琴的音乐表现能力。他于1963年改编《绣金匾》并灌制唱片,更加展示了东北扬琴技术手法;他于1957年执教于西安音乐学院,曾提出扬琴演奏八法"弹、轮、颤、滑、点、拨、揉、勾",意在规范扬琴技法名称,是我国著名的扬琴演奏家和东北扬琴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