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扬琴琴竹演变过程及未来发展构想

2010-08-06  | 扬琴 琮琮 琉球 

  中国扬琴琴竹演变过程及未来发展构想 琴竹,是扬琴演奏的重要击弦工具。自扬琴传入中国以来,由于受文化、习俗、审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琴竹也在不断的汉化、改革、发展,并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扬琴琴竹。本文试图从传统琴竹、现代琴竹及外国击弦工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比较、归纳,特别是对扬琴琴竹的规范、统一及与演奏技巧、作品风格之间的相互联系,探索其规律等方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进一步认识扬琴琴竹在扬琴艺术中的重要性。

  中国扬琴起源于中东、波斯地区。明代经欧洲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据史书《琉球来使记》所述,当时的击弦工具使用木质琴槌。而与《琉球来使记》大约同时的史料,《澳门纪略》则记载着:"铜丝琴、削竹扣之、铮铮琮琮。"(书中"铜丝琴"指早期扬琴的琴弦为铜丝所制,故而得名;"削竹扣之"指击弦工具已采用竹制的琴竹。)由此可见,当时扬琴的击弦工具是木质、竹质并存,具体什么年代由"木改竹"虽无证可考,但木质琴槌不适合中国人的生理特点、审美情趣则是显而易见的。扬琴的击弦工具由外来的木质"琴槌"改为竹质的"琴竹",这不仅是中国扬琴艺术变迁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形成中国扬琴民族化的重大变革之一。

  中国扬琴的击弦工具选用竹质,与我国的文化、经济、地域、社会形态以及传统的认识感知、民族风尚等因素有关。一方面,从社会文化角度来讲,即"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1954年在西安半坡村发掘了距今约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遗址,其中出土的陶器可辨认出"竹"字符号;在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县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内也发现了竹子的实物,可见在原始社会时期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有了密切关系。商代时期,竹子的用途更为广泛。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竹子的坚韧挺拔代表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节,深植于人们的脑海,成为一种民族性的象征。

  另一方面,从客观经济发展角度来讲,扬琴传入我国广东沿海地区,当时东南沿海手工业空前发展。扬琴琴竹也不断变化,琴竹弹性、寿命等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由于南方盛产竹子,再加上人们对竹子的认识和使用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竹的利用已涉及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竹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艺人之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跨地区的演出为他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在乐器的律制、型制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异,但在演奏工具的选材方面已达成共识。在理论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竹法十度"是广东音乐扬琴最早研究演奏技法特点的理论著作,丘鹤俦《琴学新编》文中已把"洋"字改为"扬"字,说明在此之前已使用"扬"字了,其变更的具体时间难以考证。"乐器名称从外来的'洋琴'改称'扬琴',击弦工具从西方的'琴槌'改用'琴竹',这二个'一字之变',正是这件击弦乐器民族化、特性化,传衍质变的重要标志。"(引自项祖华的《扬琴艺术的世纪回眸与展望》)。同期,丘鹤俦先生也着手琴竹的改革,他建议采用胶布或绒线粘贴琴竹头击弦面的方法,以克服钢弦扬琴高音区"线面音"过重现象,使我国扬琴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