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学中的提问策略(2)

2010-10-29  |  

  3、关注提问方式,知道如何提问。

  采用何种提问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回应的方式,因此好的提问方式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能够带领幼儿有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问题的本质,把握实事的真相。

  其一,尽可能的提开放式问题,而不是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要求朝某个特定的方向去思考, 只有一个或者几个固定的标准答案;而开放式问题没有明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能够给提问对象以更多的思维空间。封闭式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大弊端:首先,这类问题鼓励幼儿猜测而不是动脑。即使幼儿不知道正确答案,也会有50%的几率猜对。如果教师经常提此类问题,幼儿很容易揣摩教师心理并找到正确答案的提示,而不是集中于问题本身。其次,选择性问题的价值含量低。因为具有猜测性质,幼儿对这类问题的回答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了学习内容。而开放式问题的特点,是答案的不固定、不确定性,能够给幼儿更多思考的空间,也就给了幼儿更多推理、判断、假设、分析的机会。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尽可能的提开放式的问题,如多提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鼓励幼儿动脑思考,只有在这样的问题中才能更好的培养幼儿思维的品质。

  其二,提问的过程中,应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这种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幼儿的回答上,教师应激励幼儿发散思维, 防止幼儿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教师应鼓励差异,尊重多元,注意生成,切忌要幼儿步步就范,把幼儿生拉硬拽到教师事先预设的框架中去。二是表现幼儿回答的人数上,老师应尊重不同发展程度的幼儿。如果教师想要准确判断幼儿是否理解了新的知识内容,就需要从有代表性的样本中获得反馈,其中包括胆小内向的幼儿和能力较弱的幼儿。如果老师提问的问题只局限于让一小部分活跃积极的幼儿回答,那么老师就没有更好的了解这些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同样下一步的教学也会缺乏有效支持。

  其三,提问之后,老师要给予幼儿思考反应的时间,学会等待。在幼儿园看课时,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问题后,根本没有给幼儿思考的时间,便让幼儿给出回答。老师几乎在自问自自答,没有与幼儿有效的互动起来。当然,等待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提问的类型进行灵活调整,提出高难度问题的时候,老师等待时间相应较长,而低难度问题的等待时间相应较短。所以提问后,教师对幼儿回答问题时间的把握十分重要。发问后,要采取有效形式让每一个同学都积极思考,有充分准备后再让幼儿回答。

  其四,提问要有层次性,难度上要有一个从易到难的递进。太易或太难的提问都无助于主体的发展,反而会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灵活设计自己要提的问题,根据学生当前的反映灵活的调整。教师在提一个较难问题之前,要提一系列简单的问题作为铺垫,层次递进。如在《小狗的一天》教学中,活动目标之一是让幼儿总结分析小狗的性格特点(贪玩、淘气),那么老师在提这个问题之前,应先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如小狗在哪儿,都做了什么等问题分析小狗的一系列行为,它是如何淘气的、如何贪玩的,最终让幼儿根据小狗的这些行为总结出它的性格特点。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