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 卷五十 职官考四(3)

2016-05-03  |  

  石林叶氏曰:"本朝沿习唐制,官制行,始用《六典》别尚书、门下、中书为三省,各以其省长官为宰相,则侍中、中书、尚书令是也。既又以秩高不除,故以尚书令之贰左、右仆射为宰相。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行侍中之职,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行中书令之职,而别置侍郎以佐之,则三省互相兼矣。然左、右仆射既为宰相,则凡命令进拟,未有不由之出者,而左、右仆射又为之长,则出令之职自己身行,尚何省而覆之乎?方其进对,执政无不同,则所谓门下侍郎者亦预闻之矣,故批旨皆曰"三省同奉圣旨"。既以奉之,而又审之,亦无是理。门下省事,惟有给事中封驳而已,未有左仆射与门下侍郎自驳已奉之命者。则侍中、侍郎所谓省审者,殆成虚文也。元祐间,议者以诏令稽留,吏员冗多,徒为重复,因有并废门下省之意。後虽不行,然事有当奏禀,左相必批送中书,左相将上而右相有不同,往往或持之不上,或退送不受,左相无如之何,侍郎无所用力,事权多在中书。自中书侍郎迁门下侍郎,虽名进,其实皆未必乐也。"

  致堂胡氏曰:"古者论一相而止。至成王时,虽以周公位冢宰,然亦与召公同相为左右。此《尚书》之序,孔子之言也。何者?周公不敢自圣独专相事,又将训後世,为人心不同而大贤难得,则参错并用,犹驱车,犹植屋,兼取众力,相辅相正,归於无失而己矣。故自汉以来,或置左、右丞相,或并置三公,不拘一相之文。至唐而法意尤密,既有左、右仆射,又有侍中、中书、尚书两令,左、右丞,及以官未及而人可用者参预朝政;而其大纲,则俾中书出令,门下审驳,分为二省,而尚书受成,颁之有司。当贞观之时,君明臣忠,朝希秕政,不数年坐致太平,其集材并用之效如此。诸葛武侯曰: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僴而获珠玉也。鸣呼!为君如太宗,为臣如武侯,公心望治,可为後世法也。若弃数百年成规,合三省为一,以一相专之,而官属如故,略无可否,见姓署名,是中书、门下之名存,而基命驳正之实亡矣。岂非舞文便私之甚哉?"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