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通义 卷六 外篇一(9)

2016-05-06  |  

  夫制度更改,必有明文。前明初遣巡抚与三使司官,宾主间耳。其稍尊者,不过王臣列於诸侯之上例耳。自后台权渐重,三司奉行台旨。然制度未改,一切计典奏销,宾兴祭祀,皆布政使专主,故为统部长官,不得以权轻而改其称也。我朝百馀年来,职掌制度,逐渐更易。至今日而布政使官与按察使官,分治钱谷刑名,同为部院属吏,略如元制行省之有参政参议耳。一切大政大典,夺布政使职而归部院者,历有明文,此朝野所共知也。而统部之当称使司,与改称部院,乃转无明文,何哉?以官私文告,皆沿习便而称直省,不特部院无更新之名,即使司亦并未沿旧之名耳。律令典例,诏旨文移,皆有直省之称;惟《一统志》尚沿旧例,称布政使司,偶未改正。洪君既以乾隆名志,岂可不知乾隆六十年中时事乎?

  或曰:《统志》乃馆阁书,洪君遵制度而立例,何可非之?余谓统志初例已定,其后相沿未及改耳。(初例本当以司为主。)其制度之改使司而为部院者,以渐而更,非有一旦创新之举,故馆阁不及改也。私门自著,例以义起,正为制度云然。且余所辨,不尽为洪君书也。今之为古文辞者,於统部称谓,亦曰诸省,或曰某省。弃现行之制度,而借元人之名称,於古盖未之闻也。雍正、康熙以前,古文亦无使司之称;(彼时理必当称使司。)则明人便省文,而因仍元制,为古文之病也久矣。故余於古文辞,有当称统部者,流俗或云某省,余必曰某部院,或节文称某部;流俗或云诸省及某某等省,余必曰诸部院或某某等部院,节文则曰诸部某某等部;庶几名正为言顺耳。使非今日制度,则必曰使司,或节文称司,未为不可,其称省则不可行也。或云:诏旨章奏文移,何以皆仍用之?答曰:此用为辞语故无伤,非古文书事例也。且如诏旨章奏文移,称布政为藩,按察为臬,府州县长为守牧令,辞语故无害也,史文无此例矣。

  和州志皇言纪序例

  《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又"以书使於四方,则书其令。"郑氏注四方之志,"若鲁之《春秋》,晋之《乘》,楚之《梼杌》"是也。书其令,谓"书王命以授使者"是也。乡大夫於"正月之吉,受教法於司徒,退而颁之乡吏。"孔氏疏"谓若大司徒职十二教以下"是也。夫畿内六乡,天子自治,则受法於司徒,而畿外侯封,各治其国,以其国制自为《春秋》。(列国之史,总名《春秋》。)然而四方之书,必隶外史;书令所出,奉为典章。则古者国别为书,而简策所昭,首重王命,信可徵也。是以《春秋》岁首必书王正,而韩宣子聘鲁,得见《易象》、《春秋》,以谓周礼在是。盖书在四方,则入而正於外史;而命行王国,亦自外史颁而出之。故事有专官,而书有定制,天下所以协於同文之治也。

 
热点推荐
在线背单词
小学数学
电子课本
在线识字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