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4)

2016-05-03  |  

  7.呼吸障碍

  脑干受压或轴性移位,可引起呼吸节律不齐、暂停、潮式呼吸、下颌运动等,多为脑疝的前驱症状。

  8.循环障碍

  颅高压影响神经组织压力感受器,使周围血管收缩,表现为皮肤及面色苍白、发凉及指趾发绀。脑干移位时的缺氧可致缓脉,但在小儿少见。

  9.体温调节障碍

  因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其前部为降温中枢,后部为升温中枢)受压,加之肌张力增高时产热增加,以及交感神经受损,泌汗功能减弱,使体表散热不良,故可在短期内体温急剧升高,呈持续性、难以控制的高热或超高热。因周围血管收缩,直肠温度可明显高于体表温度。体温急剧升高时常同时伴有呼吸、循环和肌张力的改变。

  10.眼部表现

  眼部改变多提示中脑受压。

  (1)眼球突出:颅压增高通过眶上裂作用于眼眶内海绵窦,眼眶静脉回流受限,故可出现两眼突出。

  (2)复视:展神经在颅内的行程较长,容易受颅高压的牵拉或挤压而出现复视,但婴儿不能表达。

  (3)视野变化:表现为盲点扩大和向心性视野缩小,但急性颅内高压征患者多有意识障碍,故不能检查视野。

  (4)眼底检查:视盘水肿为慢性颅内压增高的主要症状,系因眼底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急性脑水肿时很少见,在婴幼儿更为罕见。有时视网膜反光度增强,眼底小静脉淤张,小动脉变细。严重的视盘水肿可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意识障碍、瞳孔扩大及血压增高伴缓脉称Cushing三联征,为颅高压危象,常为脑疝的先兆。

  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诊断:

  1.病史

  病史中存在导致脑水肿或颅压增高的原因。

  2.临床表现

  患儿有颅高压的症状与体征。小儿颅高压时常常缺乏主诉和特异表现,且当颅压增高时可通过前囟膨隆、骨缝裂开进行代偿,使临床症状不典型。因此,必须全面分析病情,进行综合判断,方能及时做出诊断。虞佩兰提出小儿急性脑水肿临床诊断的主要指标和次要指标各5项,具备1项主要指标及2项次要指标时,即可诊断。

  (1)主要指标为

  ①呼吸不规则;

  ②瞳孔不等大或扩大;

  ③视盘水肿;

  ④前囟隆起或紧张;

  ⑤无其他原因的高血压(血压大于年龄×0.027+13.3kPa)。

  (2)次要指标

  ①昏睡或昏迷;

  ②惊厥和(或)四肢肌张力明显增高;

  ③呕吐;

  ④头痛;

  ⑤给予甘露醇1g/kg静脉注射4h后,血压明显下降,症状、体征随之好转。

  在临床工作中此诊断标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3.脑疝的临床诊断

  (1)小脑幕切迹疝:在颅高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出现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和(或)呼吸节律不整的一系列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

  (2)枕骨大孔疝:在颅高压临床表现的基础上,先有或无小脑幕切迹疝的表现,瞳孔先缩小后散大,眼球固定,中枢性呼吸衰竭发展迅速,短期内呼吸骤停。

  4.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结合实验室和辅助检查结果做出诊断。

  鉴别:

  与引起脑水肿的各种病因相鉴别,主要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并发症:

  1.小脑幕切迹疝

  为颅中凹的颞叶海马沟回疝入小脑幕裂隙内,并压迫中脑。可为单侧或双侧。位于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受压引起瞳孔忽小忽大,两侧大小不等,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动眼神经还支配部分眼肌,受损后可见一侧或两侧眼睑下垂、斜视或凝视等。中脑的呼吸中枢受压,则出现双吸气、叹息样或抽泣样呼吸、下颌运动及呼吸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节律紊乱。小脑幕裂隙处硬脑膜受牵扯,能引起显着的颈强直。1侧或2侧中脑及大脑脚锥体束受压时,出现单侧(脑疝对侧)或双侧的锥体束征及(或)肢体瘫痪。

  2.枕骨大孔疝

  为后颅凹的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所致。急性弥漫性脑水肿所引起的脑疝,多先有小脑幕切迹疝,而后出现枕骨大孔疝;有时脑水肿迅速加重,临床未能观察到前者的表现,而以枕骨大孔疝为主。患儿昏迷迅速加深,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眼球固定,常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呼吸骤停。幕上占位性病变所致枕骨大孔疝多发生在小脑幕切迹疝之后,但幕下占位性病变易直接造成枕骨大孔疝而不并发小脑幕切迹疝。

  3.脑死亡

  颅内压升高到颅内平均动脉压水平时,可出现脑血流阻断状态,称为“脑填塞”。此时脑循环停止,若短时间内得不到纠正,脑细胞则发生不可逆损害,常伴发临床脑死亡。

  小儿脑水肿与颅内高压综合征治疗:

  西医治疗

  治疗小儿颅高压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必须严密守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及时而合理地控制脑水肿,以预防脑疝形成。因小儿颅高压最常见的原因为脑水肿,故主要针对脑水肿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与护理

  患儿须安静卧床休息,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避免躁动、咳嗽及痰堵以防颅压突然增高。卧床时头肩抬高20°~30°,以利于颅内血液回流;当有脑疝前驱症状时,则以平卧位为宜;也有人认为患儿侧卧位可避免呼吸道梗阻。做检查或治疗时不可使患儿猛力转头、翻身或按压其腹部及肝脏。同时,积极纠正缺氧、高碳酸血症、电解质紊乱及代谢性酸中毒。还应使患儿保持正常血压与体温。对昏迷患儿应注意眼、耳、口、鼻及皮肤护理,防止暴露性角膜炎、中耳炎、口腔炎、吸入性肺炎及褥疮。国外主张插管病人大吸痰时,为避免刺激性咳嗽导致颅压增高,可加用短效麻醉剂,如硫喷妥钠每次5mg/kg,也可用吗啡。

 
热点推荐
宝宝发育测评
宝宝营养知识
宝宝营养需求
关于我们 |  我的账户 |  隐私政策 |  在线投稿 |  相关服务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小精灵儿童网站
联系我们(9:00-17:00)
广告和商务合作qq:2925720737
友情链接qq:570188905
邮件:570188905@qq.com